四肢无力不想去上学一例青少年癔症治疗
症状表现多样化,表演夸张暗示高
反复发作有原因,继发收益难康复
一杯咖啡
一缕阳光
一个人的惬意午后
咨询室的门被推开了.......
一位16-17岁的男孩走了进来:大夫,我出现发作性肢体无力一月,伴吵闹两天。
我看着这个男孩,焦虑面容......
继续询问病史:
患者一个月前因与一女同学一起吃饭,老师怀疑其谈恋爱,将其找到办公室谈话,患者对此不承认,老师让其“滚出去”。患者即起身离开,但未回家。家人到处寻找,当晚1点左右在同学家将其找到,患者向家人诉说此事,称对此想不通,认为老师不对。在谈话中突然称下肢发麻,无力,随之不能行走,并出现双手抖动。家人喊名字,尚能答应,持续约1个小时,双手抖动停止,正常行走。后在家休息两日,未见异常,再去上学,但到了学校时又觉得双腿无力,让家人帮其请假,在家休息。第二日,又感到下肢无力,走了米就不能走了,歇了一会又能走。医院就诊,查脑电图、头颅、颈椎MRI均未见异常,考虑为“急性应激反应”,给予氯销安定治疗后,症状好转并能上学。但半月前又觉得下肢无力不能走,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感觉全身不适,仍服用安神片、氯销安定等治疗,症状时好时坏。两天前谈到老师的问题,再次不能行走,20分钟后突然叫喊挣扎、发笑,家人劝说也不听,半小时后停止,诉不能自控,此后多次类似发作,收住入院。
我再次观察这个男孩,意识清楚,生命体征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意识清楚,定向力正常,检查合作,接触主动;未见幻觉、妄想;无明显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只能正常。
辅助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胸片未见异常;腹部彩超,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脑电图正常;心电图正常。
诊断:癔症
癔症是由精神因素(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接受暗示等)作用于易患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情感爆发等,但未发现器质性损害的病理基础。常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女性多见。癔症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3.55%,在神经症专科中占13.8%。
常反复发作性病程,每次均为急性起病;症状多样化,常用表演和夸张的特点,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或对自身较重的躯体症状漠然;大多数患者具有特定的情感特征:高度情感性、高度暗示性、高度自我中心及丰富的幻想性;发作时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癔症如何治疗呢?
1.暗示治疗
初次发作者,以暗示治疗联合物理治疗效果好。如瘫患者,在语言暗示的同时,配以感应性电刺激或针灸治疗;情感爆发或痉挛发作者,可予以氨气吸入,针刺人中穴等;其他躯体症状者,可予以10%的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推注或蒸馏水肌肉注射,同时结合予以暗示治疗。
2.催眠治疗
要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不宜轻举妄动。
3.药物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痉挛发作的患者,单用暗示疗法不佳时,需联合药物治疗。急性期可予以地西泮和氯硝西泮,急性期过后可给与小剂量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情绪不稳,有焦虑、抑郁症状者,可给予抗抑郁、抗焦虑药治疗。也可联合情感稳定剂,如碳酸锂或甲状腺素40mg治疗。
4.其它心理治疗
患者最好能接受长程心理治疗,包括个体治疗、家庭治疗,帮助患者了解原发性获益——通过疾病使内心冲突暂时缓解,不再焦虑;继发性获益——疾病使患者得到关心,免除责任。两种获益均为短期的,不利于患者恢复,不能真正解决矛盾,使得患者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该患者,青春期起病,有明显的生活事件刺激(老师的强烈植入式批评),情绪无从发泄,累计积压而造成的癔症性表现。
我们给予了暗示治疗,长程心理治疗,必要时配合情感稳定剂,经过半年治疗,患者恢复良好,症状越来越轻,自我能够调节控制能力增强。社会功能恢复,能够正常的去学校学习、生活。
建议随访治疗。
此文为原创
转载需获得授权,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薇心理薇心观察观察入微
北京白癜风治疗中心北京白癜风治疗中心- 上一篇文章: 案例李氏针灸治疗癔症
- 下一篇文章: 癔症型人格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