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音像业的六大走势剖析
2005年中国音像业的六大走势剖析
紧缩碟能否被消灭?事件综述:音像商们兢兢业业好几年,2004年好不容易感觉到情势好转,但年底出现的紧缩碟却兜头一瓢冷水将他们的赢利计划变成了没法实现的梦想。随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乃至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对紧缩碟围追堵截。全国虽然查缴了数以百万计的紧缩碟,可它的身影至今仍然飘荡在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紧缩碟,成了所有音像企业的噩梦。
走势分析:“治乱须用重典”,2004年底公布的司法解释下降了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刑事处罚的门坎,很多业内人士因此对其寄与了不小的期望。有法可依以后,更加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其后能不能做到违法必究,联系以往普通盗版碟的状态,要把紧缩碟置之死地仿佛其实不现实,但将其有效控制还是有可能的。可以肯定的是,不管结果如何,2005年都将是极其关键的一年。
电视剧音像制品发行什么时候走出死胡同?事件综述:受压缩碟冲击最大的就是电视剧音像制品的发行。紧缩碟出现以后,电视剧的版权转让费一降再降,即便如此也没有几家音像公司愿意做。在传统强项利润大幅缩水的情况下,音像公司如何寻觅新的利润来源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部份老牌音像企业比如“飞乐”已把相当一部分精力转向唱片业,结果如何2005年将见分晓。
走势分析: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如果不做电视剧音像制品发行,那末市场上紧缩碟将没有对手,对其的打击也将更加困难。事实上,电视剧音像制品发行也不是无利可图。特别是在对影象质量要求比较高的高端市场。虽然高端市场销量不会特别大,但高端产品利润率较高,而且低成本的盗版很难进入这个市场,利润应当也是相当可观的。近日,某站报导杭州某公司以10万元一集的价格买下1电视剧的音像版权,此举显示电视剧音像制品发行的回暖值得期待。
络能否成为唱片业的新战场?事件综述:络歌手的突起可以说是2004年唱片业的1大风景。唐磊、杨臣刚、香香等从上走到下,由于本来就具有一定的听众基础,他们的出现迅速搅热了唱片市场,给唱片公司赚来了大把大把的银子。同时,络盗版日渐猖獗,络维权也因此逐步成为热门。华纳唱片的一系列针对络盗版的诉讼把络维权从讨论变成了现实,相干的立法工作也进入了议事日程。百代的数字音乐业务迅速增长,此项业务也渐渐引发国内各唱片公司的关注,飞碟唱片已打算开始尝试经营数字多媒体业务。
走势分析:络作为第四媒体将部份取代传统的传播方式已是无可置疑的事实了,目前国内唱片企业在络方面的经营还几近为零,企业如何适应这类新的载体是必须面对的问题。首先企业应当破除由络开放性致使的对大规模盗版的恐惧,事实上不管你做不做,络盗版都将存在。不管在哪里,正版都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从这个角度看,络“钱”景诱人。
高清碟机三方争霸鹿死谁手?事件综述:EVD、HVD、HDV的纷争已延续了一年,并一直遭到各方的关注,这场争斗还被某颇有影响的IT站评为2004年中国IT界十大之一而在上广为流传。在国家标准上EVD本来先行一步,却在邻近成功时遭受难产,至今还没有结果。接着,HVD方面放出话来,宣称5分钟内就可以做出一张EVD盗版碟,使人们对EVD声言的可以避免盗版的功能产生了怀疑。2004年底,HVD与HDV宣布合作共推可相互兼容的新标准,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FVD也加入战团,一时间群雄四起,战成一团。
走势分析:国外蓝光阵营行将大军压境,到时在技术上并没有优势的国内高清碟机都将遇到更大的挑战。因此,不管是合作一致对外,还是继续各自为政,最少从时间上看,国内高清碟机竞争的情势在新的一年里一定会有相当大的改变。即便厂商等得起,国家标准也等不起,悬而未决的国家标准将是各方觊觎的一块“肥肉”。在市场销售方面目前均不得意的情况下,国家标准将成为决定成败的胜负手。
民族音像产品能走出去多远?事件综述:2004年7月6日,文化部与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下发的《文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关于增进国产音像制品出口的通知》,要求建立科学有效、方便快捷的出口审核机制,实行出口优惠政策。这被认为是实行民族音像“走出去”战略,推动国产音像制品出口的重要措施。由广州俏佳人、广东孔雀廊等8家单位在美国联合运营的美国中国音像城也在年底正式开业,专营国产音像制品。
走势分析:音像经营单位走出国门,不但拓展了国产音像制品的市场空间,还担当了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宣扬者的角色。目前我国音像制品出口已开始遭到重视,除东南亚地区,在美国、加拿大中国音像制
“狼”来了以后怎样?事件综述:2004年1月1日,《中外合作音像制品分销企业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从政策上讲,中国在音像发行环节对外资实现了开放,开始允许设立从事音像制品分销业务的中外合作企业,包括批发、零售、出租等。在音像制品进口领域,虽然没有直接许诺,也许很快将会逐渐允许外资企业从事书报刊和音像制品的进口经营。据悉,一些国际唱片巨头正在积极筹建在华连锁店,中录华纳的成立就是例子。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节目制作、影视院线等领域。< 走势分析:可以预感,随着我国对外国公司的限制愈来愈少,将有愈来愈多的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竞争无疑将更加剧烈,一批小公司将被迫退出市场。与国外公司相比,国内企业虽然各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但本土的文化优势却是可以利用起来大做文章的。国际公司进入中国难免会有一段时间的“水土不服”,这就给国内企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