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情志之鬱與癔症證治
門氏祖傳中醫第45期內容
陪伴中醫人成長
作者:門衛東
隨筆雜談:
鬱證是發病範圍較廣的一種病症,《內徑》有五鬱之治,丹溪倡六鬱之說,明.張景嶽有“情志之鬱”之論述,闡發“五氣之鬱是因病而鬱,情志之鬱是因鬱而病”的觀點,並分怒鬱、思鬱、憂鬱三證論治。《類證治載》亦有“病發心脾不得隱曲,思想無窮,所願不得皆情志之鬱也”的認識。强調了精神因素在鬱證發病中的重要作用,且把精神情志症狀為主的一類病症從廣義的鬱證中分别開來,頗具臨床意義。
癔症臨床以精神障礙情感爆發型為常見,多由精神因素引起,表現為情感波動、哭笑無常等精神發作之主症,既與中醫學的“脏躁”、“百合病”相類似,又總屬情志鬱證之範疇。張景嶽說“情志之鬱總由乎心”,故治療多以養心安神為長發,然而,癔症复雜多樣,證型非只一端,正如華牰雲所言:“七情之鬱居多,如思傷脾、怒傷肝之類也,其原總由乎心,因情志不遂,鬱則成病矣,其證心脾肝膽為多。
典型病例:
怒鬱化火,清心安神:
郭某某,女,26歲,年7月15日來診:以胸悶失眠、時時哭泣3個月就診。患者因婚事不隧,3個月來胸膈憋悶,煩躁易怒,失眠甚至徹夜不睡,時時悲傷哭泣,或呈癡呆狀不語,某精神病醫院診為神經官能症(癔症),治療無明顯好轉,且頭腦昏脹,耳內轟鳴。
診見患者身體壯實,面紅氣粗,怒目發呆,舌紅、苔黄躁,脈弦有力。痰火之證顯然:
處方:黄連10克,黄芩10克,竹茹15克,珍珠母15克等十幾位中藥。
水煎服,日1劑。服藥5劑睡眠好轉,頭昏耳鳴減輕,悲哭亦少。前方去黄連加山梔子等藥,連進10劑,諸症消失,睡眠精神如常參加工作。
按:劉完素曰“六欲七情為道之患屬火故也。”張景嶽說“怒鬱者,方其大怒氣逆之時,則實邪在肝。”本例患者因婚事不隧,怒鬱傷肝,化火生痰,痰火擾心,神志不寧而發病。故以清心瀉火除痰開竅以寧其神,火平神安,奏效迅速。
版權聲明:本篇文章由門氏之《安順堂》中醫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本平台所有發布內容的版權屬於門氏之《安順堂》中醫所有,支持原創,如純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協商。
門氏安順堂中醫平台賬號:MWD。
門氏安順堂中醫咨詢.
門氏安順堂咨詢電話:.
網址:mp.wixin.qq.白癜风早期症状是什么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在哪
- 上一篇文章: 超完整版普通话VS北京话,完全看醉了哈哈
- 下一篇文章: 治疗胆囊炎的十种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