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神分析癔症阻抗和自由联想
癔症、阻抗和自由联想
?
作者:丘田秋良
翻译:张天然
校对:张蓓兰
审稿:张海音
往期回顾
日本精神分析?癔症、阻抗和自由联想?
日本精神分析?癔症、阻抗和自由联想?
讨论
癔症和阻抗在自由联想的过程中,阻抗分析由分析师引领,让患者注意到自己的阻抗,并且引发进一步的自由联想,这就是传统的分析过程。自由联想可以被描述为通往自我分析的方法,最终达到精神分析的目标。
下面的讨论将会描述在X女士在进行早期精神分析的过程中发展出的阻抗。
在分析的早期,她的联想遵循着一个例行的过程:总是从躯体症状开始,继而转向她的工作经历,并且在会谈结束前会提到一点她的生活史。关于这种自由联想过程的顺序,卡尔?门林格尔(KarlMeinger)提出一种三角关系,这种三角关系由三点构成,分别是:过去的关系,现在的关系,移情的关系,并将其定义为“洞察力的三角”的概念。
很明显X女士在进行早期精神分析的过程中,她的自由联想脱离了现在的关系。这在她的联想内容中是一个巨大的阻抗情境,而且即便她的联想内容聚焦在现在的关系上,在推、拉之间的转变还是不断反复。这在她的联想过程中是一个很小的阻抗情境。通过自由联想技术,她自由地在意识层面联想,并注意到她在潜意识之下感受到的不自由。这可以被视作对阻抗的意识。
分析过程中,X女士的阻抗的意义随着分析的进展而改变。接下来的部分描述了阻抗的意义,以及癔症患者的阻抗。
第一种阻抗就是拒绝通过自由联想将潜意识内容带入意识层面的阻抗。这种是对精神变得自由的阻抗,可以说是潜抑阻抗。这也许可以被称为个人阻抗。通过阻抗分析,一直被潜抑的潜意识内容得到表达。
X女士的案例里,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被表达的是她的自我意象,伴随着她在与他人的比较中缺失的自我形象。在她恢复工作时提出降职的申请,可以理解为是此种自我意象的表现。很长一段时间内,她把大量的精力消耗在阻抗上,她的自我意象转变为一个很有能量,但有很自卑的人。
随着分析的进展,她表达出了一个心胸开阔的女人的自我意象,并且在分析内外变现出主动,重获工作上的自信,再次获得了晋升。
X女士的症状形成以及迄今为止的现实生活都表明了继发获益。在分析过程中,以阻抗的形式可观察到各种各样的继发获益。这可归结为为在分析过程的早期她的躯体化症状,医院门诊被医生指挥做体检,都成了她患病的初级收获。
这满足了她自我惩罚的潜意识愿望,并且可以引发她原欲的满足感。当她返回工作时受到工作上的约束,可以被看做是她患病的二级收获,并且带给她例如责任减轻的真实地满足感。
此外,移情的形成,例如缺席会谈的理由,似乎是她患病的三级收获。这些患病的收获可以被视为癔症的阻抗。
第二种阻抗是对于分析师或者说是分析师干预的阻抗。“阻抗”这个词意味着抗争、竞争、反抗外来的干预。这种阻抗具有关系的特征,可以被称为两人阻抗。干预者与反抗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X女士在会谈内外的行为中看见。这种阻抗可以通过分析关系中的合作以及治疗同盟来进行干预。
在X女士的案例中,第二种阻抗可以理解为在对将潜意识内容带入意识层面的阻抗进行分析时所形成的移情阻抗。此外,干预者与反抗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被认为是转移到分析师身上的阻抗移情。
根据ReneSpitz的理论,阻抗移情可能源于获得说“不”的能力。此外,如果阻抗移情被看作是对于超我禁令的阻抗,那它可以被理解为超我移情。这第二种阻抗在X女士的案例中,可能引发了潜意识内容的表达。
第三种阻抗是潜意识内容的阻抗。X女士的潜意识内容的阻抗中可以看到癔症的精神驱动力。这些驱动力可以被称为对于原欲关系的阻抗,以及作为原欲表达的阻抗。
前一个阻抗是拒绝接受在分析情境中分析师的主动性或是男子气,以及患者的被动性或是女子气。换句话说,对男性客体和女性自体的拒绝可以说是对于原欲关系发展的阻抗。这可以被理解为患有癔症的女性常有的对男性的驱动力上的敌意。在这个分析过程中,这种对于原欲关系的阻抗表现的十分明显。
而后者是在分析情境中患者用来激起分析师主动性的阻抗。X女士反抗分析师的同时又希望他能打破阻抗,增加更细节化的评论解释,因而诱使他提供主动的干预。后一种阻抗的驱动力让人想起一句经常被谈到的话,“你所挚爱的东西往往也是仇恨的来源。”
X女士在会谈内外创造出一种时空的空洞,并且设法诱使分析师用解释填入空洞,这也象征着阴道,似乎意味着性交。在分析情境内自由联想的过程中发现的推和拉的动作也似乎暗示着性交。
弗洛伊德将癔症症状描述为潜意识内容向身体运动的转化。X女士好像分析师不在场一样独自进行自由联想,也许可以被说成是精神空洞或是空洞客体的移情。并且这个动作包含着性的含义。因此,可以说癔症患者的潜意识内容可能在干预者与反抗者的关系上包含着性意义。
X女士案例中癔症的精神驱动力i)自卑情结的反思
癔症的精神驱动力可以被看作是性心理发展理论中性器期的固着,以及缓解青春期后俄狄浦斯情结情境中焦虑和冲突的防御。因此,女性似乎拒绝女子气,嫉妒男子气(阴茎嫉妒),并且拒绝和男人性交。
在X女士早期分析的过程中表露出来的潜意识内容是一种缺失的感觉,作为女性的自卑情结,以及对其他女人胸部的嫉妒。这些感觉可以追溯到俄狄浦斯情结的情境中,关于她与母亲在身体器官,例如胸部、做家务的能力等女性特征上的比较。
对于女性癔症患者来说,阴茎嫉妒出现在对自己的阴蒂和男人的阴茎的比较上。在这背后是女孩在认同父亲的过程中产生的自卑情结。X女士的胸部嫉妒是阴茎嫉妒的替代品,并且在她背后是在认同母亲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自卑情结。因此,X女士癔症的精神驱动力被认为是一种自卑情结。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所主张的作为神经症起源的自卑情结是一种身体器官内的自卑。尽管这主要是一种外在、现实的器官自卑,X女士的主观体验也可以被生动地描述出来。作为癔症的精神驱动力,这种性器期的自卑情结十分重要。
在焦虑的分析过程发展到她能够用Takabishaa和Tengub这样的词语来表达她的自我意象之后,她开始像握着指挥棒一样握着长发夹躺在躺椅上进行自由联想,并且表达出一直以来被潜抑的阴茎嫉妒。她的自我意象从一种缺失的感觉转向自卑的感觉,并最终转向优越感。
根据弗洛伊德所说,女孩趋向俄狄浦斯情结的过程要比男孩更漫长,更复杂。女孩把母亲假定为原始的原欲客体,但在和母亲分离后,她们将力比多的投注转向父亲,俄狄浦斯情结就开始了。这种向俄狄浦斯情结的转移过程开始于女孩由于她们生殖器的被阉割,承认了相比于男孩的自卑。
X女士随后的分析过程表露出她对于父亲的职业以及童年早期他们家庭居住的房子,有着强烈的自卑情结。可能X女士在童年早期感受到父亲阴茎的缺失。这种父亲阴茎的缺失意味着被阉割的父亲,扰乱了她对于父亲的力比多的投注,但这种投注是X女士作为孩子性心理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她似乎继续将阴茎幻想藏在了自卑情结之后。鉴于被阉割的人在分析进程中还未出现,可以假定她的自卑情结是早期的精神驱动力而不是阉割情结。
ii)性器期背后所隐藏的内容
为了验证癔症的精神驱动力,考虑隐藏的驱力是很重要的,X女士的负面伪装就象征着这一点。
首先,她把自我形象藏在缺失的自我和自卑的自我之后。随着分析的推进,一直隐藏着的心胸开阔的女性的自我形象表露出来。换句话说,她藏身于两个自我形象,包括缺失的自我和拥有一切的自我。
弗洛伊德指出癔症的症状是对男子气的潜意识幻想以及女子气的另一方面的表达5。这样的症状通常含有一种雌雄同体的意义。根据传统性心理的发展理论,X女士所藏身的两种自我形象可以说分别是被阉割的女子气的自己,以及未被阉割的男子气的自己。但是这样的理解不一定充分。
她使用类似于“水准(caliber)”、“宇宙(universe)”、“广阔的(broad)”这样的词语来代表拥有一切的自己,这暗示着她拥有一切的自我意象象征着女性生殖器而不是男性。
在这部分验证了有关隐藏的精神驱动力。隐藏(hiding)这个词意味着展现(showing)的反面。当依据传统性心理发展理论可以理解这些的时候,通过展现获得原欲的满足感可以说是性器期,尤其是生殖器自恋期的特征。
与此对照,通过隐藏得到原欲的满足可以被理解为是通过展现得到原欲的满足的反面。但是这种理解不一定充分。根据性心理发展理论解释隐藏带来的原欲满足,可以假设阴道期跟随着肛门期,隐藏在性器期内。
弗洛伊德认为,在性器期男孩完全不会意识到阴道的存在,他们认为包括他们的母亲在内,所有的人类都长有阴茎。与此相对应的,卡伦?霍妮(KarenHorney)认为女性在童年早期就有阴道的意识。露丝?拉克斯(RuthLax)认为男孩对于被阉割的焦虑是等同于女孩对于生殖器官会被伤害的焦虑的。
这些女性精神分析师在关于阴道意识出现上的聚焦,比弗洛伊德的男权中心主义更为开放自由。弗洛伊德也注意到女性的性感带从幼时的阴蒂到成年转向阴道的事实,并将其形容为从男子气到女子气的转移过程。
由于隐藏的特征,阴道期的出现可能不只是表面上的这些。弗洛伊德提出所有的人类都会从出生时具有性别上的倾向性变成双性体。即便阴道期出现在性器期之后也并不奇怪。因此,传统性心理发展理论中的性器期应该重新考虑为阴茎/阴道期。
在肛门期之后的阴茎/阴道期是一个互补关系,类似于正面和反面,并且一步步发展向象征着内部成熟的性交的生殖期。对于一个在性心理发展的阴茎/阴道期产生固着的人,由于不成熟的性幻想,是很难有成熟的性交的。
结论
这篇论文描述了一个女性癔症患者在精神分析的早期过程中出现的阻抗,并验证了癔症的精神驱动力。随着分析的进展,案例中阻抗的含义从阻止将潜意识内容带入意识层面的阻抗,转变为将意识到潜意识内容的阻抗以及作为潜意识内容的阻抗。
可以认为癔症患者具有对原欲关系潜意识内容的阻抗,以及对原欲表达的阻抗。通过了解作为癔症的精神驱动力的自卑情结,基于传统的性心理发展理论,展现和隐藏的驱动力可以从阴茎期的观点来描述。
注释
a.日本象棋的一种策略。这是一种压制对手的充满攻击性的军阵。也可以解释为专横的态度。日本象棋中的Hisha等同于国际象棋中的车。
b.一种日本传奇妖怪,有着红色的脸,长鼻子和超自然的力量。在日本,变成天狗意味着自负狂妄,洋洋得意自吹自擂以及自以为是。
c,d,e.日语中发音为Seikosya的同音异义词。
f.日语中Akubi这个词,在英语中是“yawn(打哈欠)”的意思,包含缺失的意味。
g.一种日本传奇恶魔,探究人的大脑,并且让别人做出和自己想法相反的行为。这指的是做出反对别人行动,或是对事物有歪曲观念的人。日本的恶魔头上长角。
参考文献
1.Adler,A.()Studyoforganinferityanditsphysical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业医院北京最好的医院治疗白癜风
- 上一篇文章: 真的是癔症吗
- 下一篇文章: 腿抽筋原来用高级道医诊疗师的两味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