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发现
对照组来源于探视病人的非直系人员和我院部分工勤人员,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精神疾病及家族史,共38名
3
临床研究发现,癔症患者的家庭特征多表现为高亲密度、低适应性,癔症患者的活动多以家庭为基础,同时由于受文化因素的限制,其社会活动范围也较多地集中在家庭因此,家庭动力因素对其患病行为是否有影响?我们通过对癔症患者的患病行为与家庭动力及其它一些相关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为某医院2003年3月~2004年10月住院恢复期的癔症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癔症诊断;(2)症状得到控制,能较好地配合;(3)具有一定文化,能理解题意
共入组58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8.52±11.54a,平均病程2.71±4.79a(m=45d),平均受教育年限6.64±2.85a;汉族44例,彝族8例,哈尼族2例,其它4例;农村47例,城镇11例;
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下一页
家庭类型:核心型41例,大家庭16例,再婚组建1例,单身1例;平均家庭人数4.0±1.16人;
诊断类型:癔症性精神病39例,癔症性附体障碍18例,癔症性抽搐发作1例平均年龄36.84±8.92a,平均受教育年限6.61±3.08a;民族构成及居住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4
1 对象
家庭类型:核心型29人,大家庭9人;平均家庭人数3.77±1.18人两组平均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人数无统计学差异(t=0.802、0.048、0.943,p>0.05)
- 上一篇文章: 入夜心阴当足不足
- 下一篇文章: 了解癔症发作的危害及学会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