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自恋型人格障碍
(最近的几个个案都和“自恋”有些细微的联系,个案结束后我不禁想到近两年来似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求助者越来越多,为了方便学员和会员的学习我暂且笼统的归纳一些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分享。)
我们做的个案中是不是有这样一些来访者:他们难以和任何人建立真正的关系,他们的内心世界中只有自己,而且有些偏执地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好的。而且在他们的生活范围内,和他们有关系的东西,无论是他们的生活、工作用品,还是他们的配偶等都必须遵从他的安排,否则就会被他们马上否定或者抛弃。他们来咨询室是为了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为此他们感到痛苦,他们最大的痛苦,不是和别人建立不了关系如他们真实的口述那样在他们内心中没有别人的位置,而是当现实不能满足他们的自恋和控制欲的时候,他们难以面对“自我否定”,这是对他们来说最大的痛苦和打击,有一种感觉就是:一旦自己被否定,就意味着自我世界的崩溃,随之而来的恐惧和焦虑让他们手足无措、甚至绝望。
也许你会突然想到一个词“自恋”,自恋一词见于欧美文学作品中,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这来自一个凄美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弗洛伊德曾给出“自恋”定义是自己对于自我投注力比多兴奋(力比多,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即弗洛伊德认为的“性”,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的状态。有这一表情况的个体称之为自恋人格障碍患者。从力比多的方式来说,也就是他将本来应该投注于自我的对象客体的力比多,反向投注到自己身上,这样病人就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和融入的亲密人际关系,并且经常沉浸在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中。
自恋,形容自我陶醉的行为或习惯。如果没到极端的情况,自恋被视为健康心理的重要元素。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上,过度的自恋可以变成病态,或者会有严重人格分裂等不正常的表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和缺乏对他人的公感性。这类人就是认为自己比周边的人都完美,也强迫被别人认可自己,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认为自己应当被视作“特殊人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特的,只有特殊人物才能理解。
在实际中,他们稍不如意,就又体会到自我无价值感。他们幻想自己很有成就,自己拥有权利、聪明和美貌,遇到比他们更成功的人就产生强烈嫉妒心。他们的自尊很脆弱,过分关心别人的评价,要求别人持续的注意和赞美;对批评则感到内心的愤怒和羞辱,但外表以冷淡和无动于衷的反应来掩饰。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细微感情,缺乏将心比心的共感性,因此人际关系常出现问题。这种人常有特权感,期望自己能够得到特殊的待遇,其友谊多是从利益出发的。这类的来访者常有普遍性的人际关系问题;他们的抑郁情绪、人际困难或不切实际的目标可能影响工作。但另一方面,他们对功利的追逐也可能使他们获得较高的工作成就。来访者夸张地认为自己是特别的、优越的。他们表现的并不是强有力的自信,而是对自我过分地热衷。他们明显的信念是自己具有优越感的补偿心理:“我是一个珍贵的而且特别的人”,或者“我比其他人优秀”。如果其他人没有认可患者的特殊地位,即认为遭受了忍无可忍的的虐待,变得气愤不已,充满戒备,情绪低落。如果未能成为优胜者或未被当做特殊人物,就会感到自己低人一等、微不足道、弱小,从而寻求自我保护、自我防御的补救措施。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简单地说是:通常在童年时期受到过多的白癜风效果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地方- 上一篇文章: 情感型人格
- 下一篇文章: 惊爆12星座变态人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