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生存之道的探寻

本文约字,耗时约30分钟。

以前上中学时,我爸常对我说:“你以为这钱都是大风刮来的,你怎么花起来一点也不心疼。”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我从三年级起就开始住宿。每周给父亲要固定的钱。缺衣服了就问他要钱买。因为爸爸喜欢吃,所以回到家也不愁吃不到好吃的。还经常跟他们下馆子。当我看到同学们都那么小心翼翼的过日子,甚至有的同学花钱特别慎重。我真是不知道为什么,感到不可思议。尽管继母总是声东击西的说,国外的人18岁就开始自己打工挣钱了。我仍然没有多少羞耻感。一个有志气的人不会这样的,然而我对生存没有一点自觉意识。

高三时,我的心理问题严重到已经快要活不下去的地步。我去找学校的心理老师。他给我讲了他的经历。他高三时,也不想读书了。他去建筑工地打工,结果发现还是学习最轻松。他花了三个月,高考考了分。而我当时的脑袋油盐不进。用湖北工程大学副教授张志的话来说,单纯的教育并不能代替专业手段治愈心理病人。专业手段指的是各种心理治疗方法。然而,这都是辅助作用。真正能让心理治疗发挥作用的还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尽管我有尝试去寻找心理治疗,但是并没有足够的钱。最重要的是,即将谋生的我并没有试错的时间成本。要知道,遇到一个合适的心理治疗师不只是有钱这么容易。我踏入阅读这条路的第一个引导者便是心理学。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告诉我,所有的神经官能症都是生活苦难的替代品。同时,人最大的懒惰,就是自己折磨自己。我第一次看这本书时的心理状态远不如现在好。看完后,我回想父亲这些年的辛苦。觉得自己不能如此颓唐下去。每当我在心理上陷入困境时,总是想去向这本书寻找答案。幸运的是,这本书的精髓已经成为我精神的一部分。我不必再去翻阅它就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与意识。但是,正如作者所讲,能突破重围找到自我的人寥寥无几。而中国行为认知疗法专家郭召良也说,反复就意味着进步。有多少人把自己在这条路中不良心理状态的反复当作美好未来的礼物呢?所以这条路并不好走。如何走好这条路,阅读是一个好办法。我很感谢我的爸爸,给了我学习的机会。虽然过去我并没有好好把握,但是现在我每天都在试图驾驭自己的心,试图超越自己。而这途径之一,就是读书。高中时,每当我感到压力很大时,我总是去看政治哲学书。我总希望通过哲学找到安慰。但是我的安慰寄托之处并不合适。我看它们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源。因为教科书只是知识的有序集合,并不一定能带给人解决问题的智慧。而哲学与宗教存在的意义正是为了解决人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上了大学,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思自己那两年的心理问题。那些心理问题早已存在,只是那几年所处的情境正好激发我性格的缺陷。我必须解决自己的问题。因为,我的经历告诉我,这一生不是奋斗的一生,就是屈辱的一生。我慢慢发现,实践是最好的解决路径。正如卡伦霍妮所说,理智上的满足并不能促进你行为的改变。只知道自己心理问题的成因,成长环境不尽人意;只知道自己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这些并不能带来我行动上的改变。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以开放的心态结识不同的人。并且在这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我相信,我对生活的感受会越来越幸福。

下文是11月12与13日参加贝克认知疗法培训的总结:

我一共总结为成了四个部分,其中,第四部分,即贝疗干预模式的具体内容,我认为应该作为大家阅读的重点。但是我先要列出关于我认为对大家实用的几句话:

一:当你的亲人或好友需要你安慰时候,你可以这样做:

你可以给我讲讲怎么了吗?

我可以怎么你帮助你?

直接拥抱他。

二:基于孩子的脆弱,做家长的应该:

1:及时并且充分的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不仅仅是他的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是亲密关系的需要(据鲁东大学对童年创伤的研究,情感虐待与情感忽视对童年创伤的形成有绝对性的影响)

2:家长应该无条件的关怀孩子,对孩子的肯定与尊重不应该有条件(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正因为这样的父母,所以很多的孩子只肯定考出好成绩的自己。)

3:表扬与批评应该具体,不要概括化,贴标签。(要就事论事)

对孩子的不认可就是对自己的不认可。

认知疗法的三个核心理念:

经验决定观念,观念决定情绪

经验经过比较才有意义

同一个事,人的看法有差异

心理咨询学派与贝克认知疗法:

因为治疗癔症与歇斯底里症患者的需要,弗洛伊德创造了精神分析学派,该学派主张人为创伤驱动,促进了自体心理学的发展。

因为边缘性人格障碍,通俗表现就是对人时好时坏,前后差异很大。社会需要促进了客体关系心理学的发展,即探寻母婴关系对个体的影响。(我认为武志红的书多为此类)

对于既无创伤或者既无创伤又无追求的人,应该突出他的的完美驱动,即注重自我实现,社会需要促进了人本主义流派的发展。

贝克认知疗法比较符合科学范式,即有一系列的科学流程。凭借一系列融合了心理病理学理论的原理和策略,建立了此模式,并被临床经验证实有效。注重对心理的建设,而非对心理问题的追根溯源。

贝克认知治疗的心理病理模型以及阶段划分

治疗阶段:处理自动思惟,纠正自动思惟

处理中间信念,纠正中间信念

处理核心信念,纠正错误的自我概念

干预模式的具体内容

识别并矫正自动思维

1:特点:在头脑中自动涌现,个体不加批判的接受

2:形式:语词形式(自言自语:如我就是做不好这件事情;视觉形式:清晰的画面与场景)

3:评估标准:有效性与有用性。即思维是否符合事实与是否有助于自己改变现状。(自动思维不一定都是错的)

4:3种错误的自动思维模型

不正确的思维,即不符合事实

部分有效的思维,即依据是事实,结果却不是事实。如:我这次高考考砸了,故我的人生就此就完了。

思维是有效的,但是对个体走出困境无用。如:我恋爱失败了,所以我活着没有意义了。

5:矫正表层认知歪曲的步骤:

识别自动思惟与情绪

评价

纠正

6:纠正技术

控方辩方技术:将支持自己思维与不支持自己思维的事实证据写出来。

发散思维技术:还有没有其他解释/讨论各种解释的可能性/寻找证据证明或者否定解释

可能性区域技术:将最可能发生的;最好的与最坏的情况写下来。面对糟糕,争取最好。

代价收益技术:将改变前面临的代价与改变后面临的代价写下来。

应付卡技术:针对自己容易出问题的情境或容易产生的负性自动思维在卡片上写下更有用的替代思维,并及时翻看。

思维记录表:将自己产生的自动思维记录下来,并且用更理性的方式解释

识别并矫正中间信念

1.表现形式:

态度是好的还是坏的?

假设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规则是什么?你应该做什么?

2.中间信念与核心信念的关系

中间信念是在核心指导下的一种预设的应对策略

3.中间信念与补偿策略的关系

补偿策略的类型:努力型/回避型/顺从型/警惕型/归因型/控制型

比如:《红楼梦》中的惜春由于生活在丧失伦理的宁国府,由于她当时的阅历并不能理解她的处境,但她知道那些人事都是肮脏的,只有门口的狮子干净。所以她发展出了回避的补偿策略。一心想要出家,和这些人撇清关系。因此,她的这种出家并不是人生圆满的表现,而是一种病态的回避。

4.识别中间信念的步骤

识别阶段:使用箭头向下技术:如果你想的是对的,那是什么意思?如果那是真的,结果是什么?对你而言,这意味着什么?

评定阶段:符合客观事实?有利于你走出困境?

纠正阶段:使用5种技术

A:认知连续体调整技术

B:全部失去技术之前我在看一个名为曹将PPTao的







































白癜风的初期图片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dan.com/yfhl/6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