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篇脉和堂带你认识足少阴肾经之

十二经脉之足少阴肾经

经脉循行

足少阴肾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为表里。五行属水。《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人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中医大辞典》:足少阴肾经自足小趾的下边起始,斜行到足掌心中(涌泉),出行到然骨(舟骨粗隆)的下面,沿着内踝后方,分布在足跟中,由此向上在三阴交处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相会,然后行至腓肠肌内,浅出胭窝内侧(阴谷),沿大腿内侧后边向上,穿过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它直行的主干,从肾脏出来,向上穿过肝脏和膈肌,进入肺部,沿着气管喉咙,到舌根两侧。它的支脉,从肺脏出来,联络心,流注到胸中。脉气由此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主治概要

足少阴肾经发病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五官疾病、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及其他疾病。如:面色灰黯、遗精、尿赤、气短、唾血、眼花、心悸、惊惕、黄疸、泄泻、口干、咽肿或干痛、喜卧、足痿无力。经脉所过处疼痛、麻木、厥冷。

足少阴肾经本经腧穴

涌泉(井穴)

《灵枢·本输》:肾,出于涌泉。

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1、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痫等急症及神志病证;

2、头痛,头晕,目眩,失眠;

3、咯血、咽喉肿痛、喉痹等肺系病症;

4、大便难,小便不利;

5、奔豚气;

6、足心热。

涌泉穴具有苏厥开窍,滋阴益肾,平肝熄风的功效。

涌泉穴主治神志、五官、胸肺、前阴等疾患:如尸厥,癫狂,病症,善恐,善忘,小儿惊风,头痛目眩,舌干,咽喉肿痛,鼻衄,瘖不能言,咳嗽短气,肺痨,泄泻,二便不利,疝气,阳痿,经闭,难产,不孕,水肿,足心热,头痛,眩晕,失音,昏厥,癔症,失眠,便秘,小便不利,头晕,癫证,喉痹,衄血,五趾尽痛,现代又多用涌泉穴治疗休克,中风,中暑,高血压,癔病,神经衰弱,支气管哮喘,下肢瘫痪,头顶痛,癫痫,精神分裂症,晕车,脑出血,精神病,神经性头痛,舌骨肌麻痹,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胃痉挛,黄疸,遗尿,尿潴留,足底痛,下肢肌痉挛,子宫下垂,支气管炎,心肌炎,风疹等。

涌泉配大椎、水沟、十宣,治昏厥。

涌泉配百会、太冲、风池,治急性头痛。

涌泉配百会、劳宫、水沟、丰隆、太冲,治中风昏迷。

经常按摩刺激涌泉穴,使整个足底发热,可补肾健身,还可改善疲乏无力、神经衰弱。

艾炷灸3~5壮,或艾条温灸5~10分钟。

《灵枢·五邪》: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灵枢·热病》:男子如盅,女子如阻,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先取涌泉见血,视跗上盛者,尽见血也。

《针灸甲乙经》:胁肋痛,取之涌泉与阳陵泉。腰痛、大便难,涌泉主之。肩背头痛时眩,涌泉主之。咽中痛、不可内食,涌泉主之。

《针灸甲乙经》:热病抨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

《备急千金要方》:涌泉、然谷主五趾尽痛不能践地。涌泉、然谷主喉痹,梗咽寒热。

《医宗金鉴》:主治足心热,奔豚,疝气疼痛,血淋气痛。

《针灸聚英》:喉闭舌急失音,卒心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腰痛大便难,心中结热,风疹风痫,心痛不嗜食。

《肘后歌》: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伤寒痞气结胸中,两目昏黄汗不通,涌泉妙穴三分许,速使周身汗自通。

《通玄指要赋》: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

脉和堂汇集医学界前沿学术专家,为广大基层医疗工作者打造广泛交流学习平台;在运营上实现医技统一化、标准化、模式化、科学化,打造脉和堂连锁医疗机构及品牌。

湖南脉和堂中医门诊有限公司与湖南昌盛堂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性合作,立足湖湘,面向全国,共同打造慢病特色康复工程及专科门诊(风湿疼痛专科、心脑血管病专科、中风偏瘫疑难杂症专科、妇科儿科专科)等特色专科。脉和堂提供临床基地学习、进修、师承带教,门诊连锁(加盟)运营;昌盛堂提供系统产品(独家特色专科产品)及学术支持、巡诊义诊支持、营销策划支持;脉和堂与昌盛堂一起打造战略性联盟合作平台,造就一方名医、名店,服务社会大众。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dan.com/ysbj/1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