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性社会学译著概览学吧精选
本期小编整理了国外性社会学译著共71种,帮助大家了解性、性别及两性关系。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这很重要)和异性,以便于构建良好的两性关系(当然,也不局限于两性之间啦~),这会是一个永远的话题,而这些名著也会让你窥探到这些秘密。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一起踏上寻觅两性秘密之旅吧~
同时,恭祝各位吧友五一愉快哦~何不五一来一次与性的学术对话?
1.《20世纪的性理论与性观念》(杰佛瑞.威克斯)
本书汇集了作者的一些叙述了我们今天的性和亲密生活的变化模式的重要作品。该书第一部分对海弗劳克·埃利斯到更近的米歇尔·福柯等性理论家展开了讨论。杰佛瑞·威克斯研究他们写作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探讨他们的作品在促成我们对于性和亲密关系的概念时起的作用。该书的第二部分探索了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重审性的方式,以及新的性和社会运行如何重新创造了“性爱”。全书研究了在这个世纪改变了私人生活的艾滋病和一些逐步发生的变化造成的影响,并对这个千年结束时的性态度和性思想进行了考察……
2.《爱欲人格》(弗洛伊德)
本书将在完成对“爱洛斯人格”的“纵横”(或“动静”)描述之后,依次描述“爱洛斯人格”及其理论对艺术创造、对日常生活、对弗洛伊德之后的心理学思想的巨大影响。
3.《爱欲与文明》(赫伯特·马尔库赛)西方今天文明已发展到极点,然而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对人最有效的统治和摧残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到仿佛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可见,高度文明的昂贵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对自我升华了的性欲--爱欲的压抑。所以,反抗现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须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
4.《被遗忘的性》(托尼阿纳特勒拉)
这是一部以“性”为切入点,探讨人与性、与社会之关系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作者指出,虽然表面上现代人十分在意自己的身体,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处处“否定”自己的身体。现代人将性与感情分离,滥用避孕和流产方法,这些行为导致了各种严重的心理问题。作为临床医生和心理学家,作者在讨论各种社会问题的时候,不仅有理,而且有据,常常能结合临床病历深入浅出地剖析人的心理,给出解决方案。同时,作者还对“艾滋病时代的爱情”进行了深刻分析,揭示了在西方社会里新近出现的社会心理变化。本书在法国出版后曾引起不小的社会反响。
5.《第二性》(西蒙娜·德·波伏娃)
此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被誉为“女性圣经”。[1]她以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生物学、古代神话和风俗的文化内容为背景,纵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妇女的处境、地位和权利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性别差异。《第二性》实可堪称为一部俯瞰整个女性世界的百科全书,她揭开了妇女文化运动向久远的性别歧视开战的序幕,使女性在这个男权社会有所觉醒。
6.《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威尔海姆·赖希)
作者力图把马克思的社会学和弗洛德的心理学结合成为性经济社会学,并据之考察和分析法西斯主义。他认为,法西斯主义不是某个人、某个民族或某个政治集团的意识形成或行动,而是几千年在基本生物需要和冲动上一直受到压抑的普通人民群众的非理性性格结构的表现。[1]权威主义家庭和神秘主义组织形式对人的性压抑使人成为生物病态的,产生了施虐受虐狂的性格。作者倡导以自然的爱情、生活必需的劳动和科学的认识为基本生活职能的劳动民主。
7.《福柯与酷儿理论》(塔姆辛·斯巴格)
《福柯与酷儿理论》的取胜之处在于,它对福柯的引人入胜的观点,对酷儿文化在各方面提出的直言不讳的观点及其发避孕药,包括异性恋规范性、SM癖、执行、性倒错、性别的终结,解放与差异,晚期资本主义以及艾滋病对理论和实践的冲击,做了简洁而精当的介绍。
8.《婚姻革命》(伯特兰·罗素)
本书以自古至今人类婚姻的演变为线索,从哲学和伦理学角度,阐述了人生中爱的位置、妇女解放、家庭等问题,并对未来婚姻的发展趋向做出预测和展望。
9.《海蒂性学报告—男人篇·女人篇·情爱篇》(雪儿·海蒂)
内容非常全面,具体概要可自行搜索。
10.《红色皇后:性与人性的演化》(马特.里德利)
本书精彩检视了性如何演化、性为什么产生演化的科学论战,以及男性与女性之间无穷尽的演化纠葛。
11.《金赛性学报告:男人篇·女人篇》(A·金赛)
金赛和同事们历经多年努力,搜集了近18,个与人类性行为及性倾向有关的访谈案例,积累了大量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用大量的访谈资料和分析图表,向世人第一次揭示了男性性行为与女性性行为实况。此书一经出版,便引起了一场思想暴动,一位评论家将这本书引发的轰动效应与原子弹相提并论:在美国历史上,从没有哪本书用如此科学的方法和翔实的数据展示过这一禁忌的话题。金赛的研究被认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性解放运动的先驱。可以说,《金赛性学报告》塑造了现代人对性的理解和看法,从而奠定了金赛一代性学大师的地位。
12.《两性生活史》(史蒂芬·贝利)
两性关系似乎是一个永恒话题。某种意义上,人类史是从两性关系开始的——这种关系以及关系的协调一直伴随社会的发展。两性关系的过去式?现在式?还将呈现什么形态?理想的两性关系应是何种样子?这些问题就是本书所要探讨的。
13.《梦的解析》(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首先回顾了此前关于分析梦的科学著作,他认为虽然有趣但是不够充分。然后他记述了许多梦,来阐明他的理论。他的方法开始于分析他的梦“伊尔玛打针”,但也有许多来自病人的个案研究,书中引用的许多最重要的梦都来自他人。
弗洛伊德进行分析的许多来源来自文学作品,该书更多的是一次文学分析的自觉尝试,超过心理学研究的成分。弗洛伊德在此首次讨论了后来发展的恋母情结理论,也就是俄狄浦斯情结。
书中作者声称他发现了三大真理: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绪;儿童是有性爱意识和动机的。
14.《萨摩亚人的成年》(玛格丽特·米德)
在美国及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男女青年在青春期经历的躁动、困惑和反抗等现象是不是人类所共有的?如果不是,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西方社会的这种青春期躁动?米德带着这些问题去到了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
15.《男性气概》(哈维·曼斯菲尔德)
男性气概,主要见于男性,恶男与绅士均可具备,亦常与偏激、无理性和野心联系在一起。我们的“性别中立社会”不喜欢这种东西,却又无法摆脱它。《男性气概》被称为首部研究男性气概的专著,博采科学、文学和哲学论述,考察了男性气概的多种层面,从粗鲁到暴虐,从骄傲自大到老谋深算,兼及它在不同的历史名人身上的表现,以至女权主义运动对它的重新诠释。
16.《女性的奥秘》(贝蒂.弗里丹)
女性的奥秘的逻辑为妇女问题的根本性质重下定义。一旦妇女被看作一个具有无限人类潜力的人,与男人平等的人,任何妨碍她充分发挥潜力的东西便成了应予解决的问题:接受高等教育和参与政治的障碍,在法律或道德方面的歧视和偏见等等。但既然人们只按其性角色看待妇女,对她充分发挥潜力的障碍,妨碍她完全参与社会事务的偏见也就不再成为问题。现在剩下的仅仅是那些干扰她为适应家庭妇女的职责所作调整的问题。于是职业是问题,教育是问题,政治兴趣,甚至对妇女智力和个性的承认也成了问题。最后还有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即除了洗碗碟、烫衣服、惩罚或表扬子女,还有一种含糊不清的对“其它事情”的渴望。
17.《亲密关系的变革》(安东尼.吉登斯)
吉登斯试图阐述以下这些问题:性革命这个富有争议的术语,在今天能被赋于什么含义?“性态”是如何形式的?这与已经影响到更大范围的个人生活的变化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这《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旨在为妇女、儿童、同性恋等弱势群体的价值和利益的祈求进行辨护,是一本大众化的读物。
18.《人类婚姻史(三卷本)》(E.A.韦斯特马克)
关于人类婚姻史,有两种完全对立的理论:一种认为,人类婚姻存在过依次相承的几种形态,一夫一妻制是迄今为止最后一种;另一种认为,人类自始至今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制,韦斯特马克正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作者韦斯特马克是芬兰著名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本书是他的成名作。本书考察了婚姻的起以及人类历史上形形色色的婚姻形式和与婚姻有关的文化,论证了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古老性和永恒性。
19.《人类性学基础:性学观止》(凯查杜里安)
《人类性学基础》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涵盖面广,把重点放在大多数读者最为关心的内容上,知识性、针对性很强。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力图做到客观、公正,对有关人类性行为活动的材料进行客观的展示,不以个人的偏爱加以取舍。为了使所述内容清晰明确,易于理解把握,书中对每个议题都先给出定义,接着进行描述,然后加以讨论。在这本书里,作者无意过多地给人以忠告而是注重向读者提供知识和信息,他们将精选的信息、材料、实验数据告诉读者,分析它们的价值与局限性,对类似的现象与行为尽可能从多种视角给予各种中肯的释义。本书并非足“性爱指南”之类的书,书中所论及的是性生物学、性心理学、性社会学等方面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适用于全人类。作者认为,本书能够丰富读者的性知识和性生活,使读者对人类性生活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与理解。
20.《精子战争》(罗宾.贝克)
这本书堪称今年最引人入胜的科学著作。书中所举的理论极具说服力,你我无一能够幸免受其影响。本书对人类性行为所做的描述既生动又真实,正可作为这本不凡杰作的标志。本书虽然是以人类的性行为为出发点来描述人类的繁殖策略,但文句中并没有带有一种学究式的语言,算得上是一部容易理解的科普小说,并且可读性非常高,是一部性教育的补充教材。
21.《日本文化中的性角色》(布鲁玛)
本书前半部分是关于女人,后半部分是关于男人。女人大致分担她们在众多社会里担当的两种传统角色:母亲和妓女。她们在日本都很重要。虽然这两种角色的区分在日本社会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严格,它们之间仍有某些相同之处。它们无疑是按照男人们的欲望塑造的。
22.《乳房的历史》(玛丽莲.亚隆)
本书回溯历史,涵盖25年。乳房史的演进隐藏着一个基本问题:谁拥有乳房?它属于必须仰赖母乳或代乳的婴儿,还是属于爱抚它的男女?它属于描绘女体的艺术家,还是属于不断迎合市场新需求、论定乳房大小美感的权威人士?它属于乳罩制造商,还是属于要求女人端庄遮掩乳房的卫道人士?它属于隆乳医师,还是属于色情业者?
23.《少女杜拉的故事》(弗洛伊德)
《少女杜拉的故事:一个癔症案例分析的片断》的内容虽然是对一个癔症病例的片断分析,但书中的情节描述真实感人,分析详尽透彻。不仅专业人士会从中获得积极的学术启迪,而且普通读者也能从本书的字里行间体味到精神分析的无穷魅力。
24.《神圣的欢爱:性与女性肉体的政治学》(艾斯勒)
作者雄辩地指出,男女关系只有完成从传统统治关系向伙伴关系的复归,才能恢复性行为美好、高贵、纯洁和快乐的本真特征;在伙伴关系下,性行为不再低贱、肮脏和痛苦,爱情、性爱、生育将成为人类幸福的最重要部分。
25.《身体和情欲》(康正果)
作者凭借其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和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任教多年而积累的西方学理素养,采用中西文化比较分析的方式,把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概念“社会性别”带入了中国古典文学与当下审美文化的研究,对人们普遍著名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 上一篇文章: 案例分析癔症
- 下一篇文章: 2个月大婴儿打疫苗后死亡,广西家长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