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穴缓解肩周炎,这个奇穴连针灸大师也未必
中平穴,经外奇穴,位于胃经循行路线上,对侧取穴,主治中老年肩周炎,五十肩。中平穴又称肩痛穴、肩周穴,该穴是平衡针的代表穴位之一。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或者足三里下1.5寸偏于腓侧。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左病取右。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感:以触电式针感向足面、足趾或外踝关节方向传导(必须有针感才有效)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分泌。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椎病,颈间肌筋膜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昏迷,癫痫,精神分裂症。按语:治疗取效关键是需要强烈的针感,同时嘱患者配合患肩的活动。
下面为一应用实例
诊室来了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女性患者,自述左肩痛十几天。通过问诊,得知她左肩痛无创伤史,无明显劳损,无颈椎病,也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初步断定是风湿性疼痛,中医叫“寒证”、“痹证”、“冻结肩”、“肩凝症”,也叫“五十肩”,西医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名称虽多但只说明三个问题,一,此病多为受风寒引起。二,此病可以使肩关节活动受限。三,此病多发于五十岁左右,女性多见。
肩周炎发病初期仅为疼痛,病人由于疼痛所以就不敢多活动肩部。这样更严重的问题就出现了,肩部缺乏运动,很快肩关节周围的筋膜、韧带发生粘连,最终导致手臂不能洗脸,不能梳头,不能把手背到后背,很痛苦。生命在于运动,正常人的手臂如果一个月一动不动,同样会发生粘连,也能让手臂想动也动不了。很多骨折患者打上石膏,几个月后,骨折处长好了但是关节却不能动了。
病人说,十几天前她出了点汗后到楼下晒衣服。深秋的风已初现凉意,在人出汗的时候,全身毛孔张开,风寒易侵入人体,更是避寒关键时刻。但她没意识到这一点,早晨醒来肩部已经开始疼痛。好在她健康意识很强,没有等到关节粘连的地步就来求诊了。
我在病人右腿上交叉取穴。在足三里下一点五寸处左右找到中平穴(也叫肩痛穴),按压、点刺、旋揉,她觉得很痛,而左侧同样的部位却不是很痛。我告诉她:“这个穴位特别的痛,说明这里和你疼痛的肩部有关系,是疏通你肩部经络的按钮,这里不痛了肩部就不痛了。”五分钟后,我停止治疗,让她活动一下左肩,她大叫一声:“哎呀!好了,不痛了!”
中平穴是一个新发现的穴位,针灸学教科书上是没有记录的。这个医院分院、全军平衡针灸培训中心主任、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立的。
北京看白癜风的最专业医院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上一篇文章: 治疗肝囊肿,有这3个偏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