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与安慰剂,究竟有多大差距
昨天一位好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从排毒说到了保健品,我们简单聊了几句,于是我联想起了之前看过的《怪诞行为学》一书中,丹·艾瑞里描述的一个实验案例。于是我们没有继续深聊,我准备写一篇文章专门论述这个问题,并把它送给我的朋友。
关于保健品有用无用论而引发的争议,我想,用简单几句话并不能说清楚这个问题,所以我还是想引证一下我之前的读书笔记,尽可能提供科学的依据。
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在他的《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一书中提到,他们的团队做过一项实验,关于人们对安慰剂的感受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关系,其中一项有意思的实验案例引起了我的兴趣,里面提到一个实验组为了搞清楚一项心脏手术被广泛认同的手术,到底对于病人的心脏疼痛问题到底有没有效果,于是他们把病人分成两组,一组真正施行这项手术,而另一组只是把病人胸口心脏部位的皮肤肌肉组织划开,然后缝合,造成手术的痕迹。然后观察这两组病人的术后感受,实验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两组患者都说自己的症状明显减轻。这一现象被就是所谓的安慰剂效应。
这让我想起以前从事医疗时了解到的案例
我学过医,所以知道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对于一部分临床疾病,比如长期慢性病痛、高血压、心绞痛、抑郁症、焦虑症、甚至癌症等病人,采用安慰剂治疗,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甚至有一部分人做了各项检查都没有问题,但是就怀疑自己有问题,而且主观感受身体不适,这一情况如果医生跟他说他没病,他不会相信,医院继续咨询,这种情况被称之为癔症或疑病症。于是医生开始考虑为这些患者采用安慰剂治疗,居然可以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虽然这一结果并没有得到科学解释,不过科学家认为,这是很可能是大脑主观积极地相信自己服用了有效的药物,从而促进腺体释放内啡肽等缓解疼痛的吗啡类物质而产生的作用,又或者是某种心理意义上的安慰。
丹·艾瑞里的实验同样证实了这种安慰剂效应,同时他也指出,安慰剂与很多保健品也许有着同样的原理,不管是养生的,排毒的,减肥的,这些真正通过实验证明过他的有效价值吗?有多少是心理作用?或者是其中的药物成分起到的作用呢?对此我持怀疑态度,当然我要声明,我不是保健品无用论者,因为对于没有证实的东西,我不想过早的下结论,这一问题还是留给科学家去做合理的解释吧。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哪里看白癜风最专业白癜风怎么治疗效果好
- 上一篇文章: 中医儿科望诊大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