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学肢体抖动性TIA
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transientischemicattacks,LS-TIA)是临床罕见的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类型,年由Fisher等首先报道,并称之为肢体抖动综合征(limbshakingsyndrome,LSS)。该病容易被误诊为局灶性癫痫发作、锥体外系疾病等而延误治疗,若能对其及时、正确的诊治,不仅可以终止其发作,而且可以大大降低远期脑梗死的发生风险等。既往认为LS-TIA不累及面部和躯干,并将其作为与局灶性运动性癫痫的鉴别要点之一。
LS-TIA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等导致大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低灌注。LS-TIA发作性、刻板性、短暂性的难以控制的一侧单肢、上下肢或仅有手或脚的不自主运动的临床发作的特点也符合低灌注理论。大多数LS-TIA患者在接受抗血小板聚集、颈内动脉血管支架置入术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性症状消失,进一步阐明了血流动力不足导致该病的发生。另外,较多的LS-TIA患者存在分水岭区梗死灶也为低灌注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低灌注导致LS-TIA的生理学机制可能为皮质缺血、缺氧导致皮质下脱抑制,从而导致肢体过度运动。
LS-TIA在临床中很少见,是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类型,大多数LS-TIA患者就诊时临床症状已消失,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中老年患者,突发单肢、一侧或双侧肢体不自主的肢体抖动,并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多不超过5min),CTA、MRA、DSA检查可见一侧或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为主的狭窄或闭塞等,脑电图检查排除癫痫样放电波等,应高度怀疑LS-TIA。LS-TIA在临床上最易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既往认为其鉴别要点为:前者发作过程中无意识障碍,无强直性收缩,不累及面部和躯干,脑电图缺乏发作期或发作间期的癫痫样波,抗癫痫药物不能控制发作,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有效。
另外,LS-TIA还需与下列疾病鉴别:(1)帕金森病或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病的震颤为静止性震颤,精神紧张或激动时加重,入睡后可消失,多起始于一侧上肢远端,后逐渐累及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帕金森病患者手指呈频率为4-6Hz“搓九样”运动。(2)癔症:有明确的精神诱因,暗示治疗有效,无器质性脑部等改变,该例患者曾于外院误诊为神经官能症。(3)肝豆状核变性:对于考虑LS-TIA的青年患者尤其要注意与此病的鉴别,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多有明确肝病史及阳性家族史,角膜可见典型的K-F环,血清学检查提示铜蓝蛋白显著下降、肝铜升高等。
LS-TIA治疗原则是: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扩容、血管内支架植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等。治疗目的是:终止发作,减少远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目前普遍认为药物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血管狭窄或闭塞,故收效甚微,手术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因经其经治疗后,不仅可终止患者临床发作,而且可大大降低远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一例“肢体抖动型TIA”病例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法眼观天下主动投案
- 下一篇文章: 医疗篇身体疼痛找不到原因,当心患上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