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共识l美国内分泌学会临床
核心流程图
选译版本
本指南采用GRADE系统来描述推荐等级和证据质量。就推荐等级而言,强烈推荐用词语“推荐”和数字“l”表示,较弱推荐用“建议”和数字“2”表示。“+”代表证据质量,“+”表示证据极不充分;“++”表示证据不充分;“+++”表示证据充分;“++++”表示证据相当充分。
垂体意外瘤的定义
垂体意外瘤是指以往没有意识到有垂体病变,在一次与垂体无关的影像学检查时意外发现的垂体病变。本指南所定义的垂体意外瘤,不仅包括典型的垂体腺瘤还包括囊性病变。通常情况下,微小意外瘤是指直径不足1cm的肿瘤,大意外瘤指直径大于或等于1cm的肿瘤。本指南仅限应用于成人。
垂体偶发瘤的病因学
因为意外瘤很少接受手术,所以大部分真正的病理诊断都是未知的。在需要手术的一系列鞍区肿块中,91%为垂体腺瘤,约9%为非垂体性肿瘤,其中大部分是颅咽管瘤和Rathkes囊肿。目前尚不清楚意外瘤的病因是否与此手术队列类似,但在一系列已经进行手术的29例意外瘤中,有23例为垂体腺瘤,4例为Rathkes囊肿,2例为颅咽管瘤。20例这些腺瘤的免疫组化分析报道:50%为阴性,20%为多激素性,15%为促性腺激素阳性,10%为GH阳性。在另一系列例无明显症状的病灶中,73例在影像学检查中有囊性表现。囊性病变通常意外发现,最可能的是Rathke裂囊肿,或颅咽管瘤。在非囊性偶发瘤中,几乎都可能是垂体腺瘤,大多数临床上无功能的垂体腺瘤是由免疫组化确定的促性腺激素起源的。然而,鞍区意外瘤的鉴别诊断范围很广,应包括其他可能性。
垂体意外瘤的流行病学
垂体意外瘤的发病率是根据尸检时发现的垂体腺瘤和由于垂体疾病以外的原因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的患者的影像数据估计得出的。因为大多数垂体意外瘤是腺瘤,所以关于腺瘤的尸检数据可能为意外瘤有关的信息提供参考。在联合尸检数据中,垂体腺瘤的平均频率为10.6%。肿瘤在性别和成年年龄范围内平均分布,几乎所有这些意外瘤都是微腺瘤。在因垂体疾病以外的原因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的成年人中,4-20%在CT上见到微小意外瘤,10-38%在MRI上见到微小意外瘤。0.2%的中央神经系统症状CT扫描患者和0.16%的人群研究队列中的MRI检查发现"意外大腺瘤"(Macoincidentalomas)。在来自10个垂体意外瘤系列的汇总数据中,个中有个(45%)是巨大的意外瘤(意外大腺瘤,Macoincidentalomas),比在尸检研究和其他筛查研究中发现的百分占比更高。这表明这些患者实际上可能有一些症状不明显或没有报告,但进行了影像学检查,或者并未将微小意外瘤转诊至这些中心进行评估。
在儿科人群中垂体偶发瘤没有数据;本指南仅限于成人。
1.0初步评估
1.1推荐对垂体意外瘤患者要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完善的体格检查,包括评估有无激素分泌过多或垂体功能减退,对有其中任一情况者应当进行适当的生化检查:
Were
- 上一篇文章: 收藏护士知识考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