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孩杀死亲弟弟二胎家庭,不能忽视的

溪姐导读:

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第一位;在亲子关系中,大宝第一位。悲剧的发生在于序位的颠倒。

作者

位子来源:育儿进化论

最近,一则#妈妈生二胎,

大女儿癔症性眼盲#的新闻上了热搜。

武汉的梁女士发现6岁的女儿,

忽然视力下降得厉害,

有的时候走着楼梯就跌倒了。

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女儿的视力仅为0.15。

但是医生进一步测试之后发现,

女儿眼睛没有受到损害。

导致女儿眼盲的原因竟然是心理上的。

原来,梁女士生了儿子后,

女儿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出现了癔症。

了解真相后,只觉得一阵阵心疼。

这个女孩才6岁,感受到“冷落”后,

她难过到眼睛几乎看不见,

懂事到不把自己的失落告诉爸妈。

二胎家庭,

家长总会说对大宝说你是大的,

你要让着小的。

那一辈子都大,难道还要让一辈子吗?

因此,想跟大家分享这五个残酷的育儿真相,

希望能对二胎家庭有一些帮助。

父母的有色眼镜,就像深渊

知乎

大太阳分享过一个故事。

我是哥哥,7岁那年,妈妈打算要二胎。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

妈妈有了第二个孩子,

肯定不会像以前那样爱我了。

我哭着闹着不同意。

可妈妈没有理会我的哭闹,

安慰说会像以前一样疼爱我。

可是,好像从妹妹出生的那一刻起,

我就再也没有快乐过。

记得有一次,妈妈在厨房做饭,

我和妹妹在客厅玩耍。

妹妹把一个玻璃水杯打碎了,

妹妹吓得大哭起来。

我把她抱到沙发上,用手整理玻璃渣。

妈妈听到动静,歇斯底里地从厨房冲出来。

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吼着说:“如果妹妹有事,绝不饶你。”

我想解释,可是那个眼神把我推进了冰窟窿……

我什么都没说,跑到房间呆了很久。

后来才发现,手一直在流血……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

曾经提过一个概念“成见效应”,

又称“晕轮效应”。

意为一旦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了成见,

她看他的任何行为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的。

一旦妈妈对孩子有成见,孩子做什么,

妈妈都会有负面情绪。

这种情绪在二胎家庭中尤为明显。

“这钱怎么可能是弟弟拿的,一定是你拿的!”

“妹妹怎么哭了,是不是你又欺负她了!”

父母的这种指责,就像一个黑洞,

孩子面对着它,眼里看不到光,心里觉得恐惧。

02

不要用“懂事”绑架孩子

《少年说》有一期,小女孩崔兢在天台上,

“控诉”爸爸偏心妹妹。

崔兢有一个小六岁的妹妹,

每次她和妹妹发生冲突,

妹妹都会跑去爸爸那里告状。

爸爸听了,不管真相是什么,

二话不说,都会先来教训崔兢。

崔兢觉得非常委屈,

哭着说:“每次明明都是妹妹做错了,

为什么每次都要让我道歉?”

崔爸爸却说:

“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

崔兢听了爸爸的话,在台上一直流眼泪。

明明不是我的错,为什么总是我受批评呢?

我们都是孩子,为什么只要求我懂事呢?

越懂事的孩子,越容易被忽视。

《请回答》里,妈妈为孩子煎蛋的时候,

发现家里只有两个鸡蛋。

二女儿德善懂事地说:“我不吃。”

结果是,姐姐和弟弟一人一个煎蛋,

自己吃腌黄豆。

德善比姐姐只小三天,

每次过生日,都是跟姐姐一起过。

德善提过意见,想一个人过。

每次爸妈都承诺“下一次”,

但从来没有兑现过。

因为爸妈清楚,懂事的德善,

不会不懂事地发火。

孩子懂事,

是因为知道有些事情是改变不了的。

不要因为孩子爱自己,就欺负孩子。

懂事对孩子不是一种美德,

更可能是一把枷锁。

孩子会用懂事来要求自己。

压抑自己的情绪,隐藏自己的委屈。

轻则内向,后果严重者,

可能会引发抑郁症和一些过激行为。

03

不公平是刺向孩子的一把利剑

年,14岁的女孩小G,

杀死了年仅11周岁的亲弟弟。

庭审现场

当法官问道杀死弟弟的原因时,小G说,

她晚上玩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手机,

被弟弟发现了,她怕弟弟向父母告状。

而且,她对父母给弟弟买手机,

而她没有手机一事很有意见,

觉得父母做事不公,不喜欢她。

她也想有一部自己的手机。

对孩子区别对待一直是家庭的毒瘤。

孩子很敏感,

当他觉察到父母不公平的时候,

就会心生嫉妒。

嫉妒就像一颗毒草,

它在孩子心理慢慢生根发芽,

然后长成大树,吞噬整个生命。

有时,区别对待虽然没有严重到危害生命,

但是也是孩子心中的一道疤。

去年六一儿童节,

杭州一个小学生在作文中大吐苦水。

他说妈妈只带妹妹去迪士尼游玩,

却忽略自己。

他在作文中写到:

“我沮丧极了,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孩子没有做错什么,

只是有的时候,妈妈会看不到自己。

有一个网友曾经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自己是哥哥,比妹妹大3岁。

妹妹想学钢琴学小提琴,

爸妈还专门请了私教。

自己想学游泳,爸妈却说浪费钱。

同样的孩子,用钱的时候却是天上地下。

偏心的父母,

往往都不觉得自己在偏心,

但这只会导致孩子越来越缺爱。

缺爱的孩子长大之后也会缺乏自信心,

经常会有被抛弃感。

就像一个朋友说的:

“我相信爸妈是爱我的,

但是只要弟弟有需要,

爸妈会随时牺牲我的需要。”

04

有了二宝,也不要忽视大宝

网友曾经分享过他的一个经历。

弟弟刚出生的时候,

妈妈总是抱着弟弟,自己也想要抱抱。

妈妈说那是弟弟的专利。

可是自己还是心有不甘,

总是默默地等妈妈把弟弟哄睡之后,

问妈妈:

“妈妈,弟弟睡了,你可以陪我睡吗?”

孩子看似是希望一个抱抱,

其实孩子是想妈妈多看自己一眼。

这属于儿童间正常的“嫉妒”表现。

美国的儿科权威和医学博士,

本杰明波斯克曾就二胎间的嫉妒问题,

在《波斯克育儿经》谈论过:

“大孩子之所以会嫉妒小孩子,

最根源还是在于大孩子,

担心小孩子分走了父母对于自己的爱。”

因为大部分妈妈有了二胎之后,

会不自觉地忽略大宝。

想起之前一个读者的分享。

她是姐姐,有一个小自己3岁的弟弟。

有了弟弟之后,

爸爸妈妈就没有再跟自己亲近过。

有一次,全家人一起出去旅游,

中途有一阵子,弟弟走丢了。

爸爸妈妈急得像脸上着火了一样。

她说那一瞬间,

她突然希望自己也能走丢一次,

她想看一次爸妈为自己着急的样子。

这位读者的这个想法就属于“同胞竞争障碍”。

“同胞竞争障碍”属于儿童情绪障碍项。

通常指随着弟妹出生,

儿童出现某种程度的情绪紊乱,

一般表现为嫉妒婴儿、

出现模仿婴儿的举动等社会性退缩行为,

他们还会增加与父母的对立冲突、

产生焦虑痛苦的情绪等。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

孩子为了引起父母注意“想方设法”,

父母也应该聪明一些,领会孩子的“良苦用心”。

05

教育孩子,彼此相爱

做父母的都有一个错误思想,

认为所有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

就一定会天生吸引彼此相爱。

可是,他们是天生爱比较的。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人人都说孩子小,孩子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这个时候,家长的引导就非常关键。

妈妈

小二冰棒棒棒冰曾分享过:

我生二胎是经过老大同意的,老大比老二大九岁。怀孕的时候每天都陪老大睡觉;并且告诉她老二出生后,你喜欢就陪陪他,不喜欢就自己玩,他犯错了你可以收拾他,喜欢的玩具想给他玩就给,不想给就不给,不需要让他。一个宝贝是爱,两个宝贝应该是双倍的爱而不是等分的爱。现在老大像个小妈妈,超爱弟弟。

所以,父母打算要二胎的时候,

一定要跟大宝沟通好,

给大宝做好心理建设。

为人父母,也许不能做到事事满足,

但要尽量做到事事公平。

爱能产生嫉妒,也能消除嫉妒。

愿天下父母能平等对待大宝和二宝,

这样两个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End-

本文来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dan.com/yzby/14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