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专家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有些病是“心病”,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好的医生是一味良药,能探究疾病的本质,帮助患者重塑心身健康。心身医学不仅注重人,更注重人的心与身的关系,注重心身同治。
输12
据统计,医院各科室就诊的患者中,罹患抑郁或焦虑的患者比例高达16.5%。在如此数量庞大的抑郁焦虑患者中,只有47%的患者被识别,其中,24%的患者接受了初始治疗,9%的患者接受充分治疗,仅6%的患者达到临床痊愈。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谢健说,门诊会遇到部分患者:一种是患者表现出了临床症状,但在各项检查中查不出异常,比如说觉得自己心跳过快,难以呼吸,但心电图等检查都很正常,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明明生病了又不像有病”;另一种是发现疾病后却无法解释临床症状,比如有些患者觉得自己总是恶心、胃胀、呕吐,很像胃炎却又不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得病了却不知道怎么治”。
如果一次又一次的诊断,很多病症却依然存在,就应该跳出圈定的模式,考虑心理方面的问题。例如,许多患者虽然是焦虑症、抑郁症,但也伴随躯体化病症。躯体化病症通俗地说,就是觉得身体不舒服或是身体上长时间表现出各类奇怪病状。这些患者如果不及时加以干预,会增加诊疗难度、住院时间延长24%并影响病房周转率、降低治疗依从性、增加用药复杂性、增加躯体疾病复发率和死亡风险。
近年来,全国各地院内患者自杀事件频频发生,中国51个专科和医院的名女性重性抑郁症患者的调查分析显示,每10个严重抑郁的女性中,6名有自杀的想法,4名有自杀计划,2名实施自杀。所以对这些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自杀风险等心理状态评估,及时干预,提高患者治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自杀率,改善医患关系。
心晴病房
年12月,医院心晴病房启动,创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心晴病房管理模式,推动医院患者全身心健康,这在我省尚属首家。现在,医院已经在耳鼻咽喉科、呼吸科、心内科、医学美容科、神经内科、消化科六个科室开展此项工作。
疾病很冷,医生的“解读”很暖,这样的暖如沐春风,这样的医生我们称之“暖医”。张海生,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心晴病房运行半年以来,张海生的“读心”故事很多,不腻不倦感觉像春天……
每天有上百只蜜蜂在耳边飞?
60多岁的老罗,六年来一直觉得有“嗡嗡”耳鸣的症状,打着“飞的”国内、医院50多家。老罗说自己的耳边每天有上百只的蜜蜂在飞。张海生接诊后发现老罗其实是耳鸣引起的焦虑,焦虑加重了耳鸣,焦虑是耳鸣一直不好的重要原因,经过规范的抗焦虑治疗后,老罗说耳边的蜜蜂都飞走了。
十年来总是感觉一口气接不上来?
50多岁的费女士,十年来总是感觉一口气接不上来,医院都看遍了。前不久,医院呼吸科就诊,各项检查后呼吸科要求临床心理科会诊。张海生接诊后,简单地教了费女士“呼吸法”之后,费女士感觉自己一下子活过来了,气也顺畅了。张海生说,费女士长期处于紧张和害怕状态,她不会呼吸总以为自己一口气会闷过去。
一年要打“”20多次?!
32岁的朱小姐,一年要打“”20多次,连“”司机都认识她。每次抓起“我快要死了,你们赶紧来救我”。医院检查后感觉又好了,被医生被称为“急诊室的常客”。张海生说,朱小姐患的是焦虑障碍中的一种,叫惊恐障碍,发作时候会出现濒死感,气接不上来,胸闷。很像心脏病发作。这样的患者具有口袋常备速效救心丸、不敢独处、手机不离手、害怕去公共场合等特征。在心血管科最高发的冠心病和高血压人群中,抑郁发生率分别为9.2%和4.9%,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5.8%和47.2%。心血管病人的心理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白癜风怎么引起的白癜风的危害
- 上一篇文章: 浅表性胃炎吃什么药好
- 下一篇文章: 襄阳人买房最新消息,有房没房的赶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