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张仲景50味药证middot
导读:
《伤寒论》方,有名有药者方,91味药,其中使用了1方次的有36药,2方次以上的有55药。《金匮要略》方,有名有药者方,味药中,使用了1方次的有62药,2方次以上的有94药。
黄煌教授《张仲景50味药证》选择临床常用且仲景叙述药证比较明确的药物50味,分原文考证、仲景方根、药证发挥、常用配方四部分重点论述药物主治。
虽说仅50味,但每味药均为常用药,只要掌握好每药的主治和常用配伍,则在临床自能演化出无数新方。
5月5日起我们将连载黄煌《张仲景50味药证》。
大枣
大枣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神农本草经》谓大枣“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伤寒论》入40方次《金匮要略》入43方次。
1
原文考证
甘草大枣同用者,《伤寒论》中35方,《金匮要略》中36方。人参、甘草、大枣同用者,《伤寒论》9方,《金匮要略》8方,姜枣同用者,《伤寒论》中37方,《金匮要略》中36方。可见,仲景使用大枣最多的是以上两种方法。
(1)大枣甘草剂
最大量方(30枚、3两):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六),“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七)。
最简方(3味):甘麦大枣汤。
甘麦大枣汤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二十二)。
以上两方所治之症为动悸、为躁。
(2)大枣生姜剂。
最大量方(30枚、半斤):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汤治“哕逆者”(十七),“哕逆”,即呃逆、恶心呕吐之类。此方甘草与大枣、生姜、人参同用,所治的呃逆、呕吐,决非暴呃、暴吐,当属大病之后、或吐利之后,呃逆干呕频频而食欲不振、口干无津、羸瘦者。
次大量方(25枚、半斤):当归四逆加吴莱萸生美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其人内有久寒者”()。
最简方(4味):生姜甘草汤、吴茱萸汤。
生姜甘草汤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七)。
吴茱萸汤治“呕而胸满者”(十七),“食谷欲呕”(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
以上四方所治之症为呕、为逆。
(3)其他
葶苈大枣泻肺汤、十枣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肺痈喘不得卧”(七),“肺痈胸胀满,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七),“支饮不得息”(十二)。
十枣汤治“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病悬饮者”(十二)。
葶苈大枣泻肺汤中的葶苈子以及十枣汤中的芫花、大戟、甘遂均有猛烈的泻下作用,大枣与之相配,有减轻不良反应。尤其是瘦弱之人,大枣尤为必需。
2
药证发挥
大枣配甘草主治动悸、脏躁;配生姜主治呕吐、咳逆;配泻下药可保护胃气。
所谓动悸,指胸腹部的搏动感,既有心悸动,也有脐下动悸。
脏躁是《金匮要略》上的病名,与癔症相似,表现为无故悲哭而不能自制。临床所见,凡动悸者,脏躁者,多形体瘦弱,舌淡脉细,故使用大枣、甘草为主药的方剂,要注意辨清脉舌。
而大枣生姜所治者甚广,不必拘泥于形瘦舌淡,只要有呕吐、咳逆者,食欲不振者,均可使用。至于在用大戟、甘遂等猛烈的泻下药时必定配合大剂量的大枣。
大枣一般不配麻黄。如治“无汗而喘”的麻黄汤,治“汗出而喘”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咳而微喘”的小青龙汤,治咳而脉浮”的厚朴麻黄汤,均不用大枣,治“咳逆上气,喉中水鸡声”的射干麻黄汤也仅仅用了7枚大枣。可见张仲景治疗胸闷气喘一般不用大枣,这恐怕与“甘能令人中满”有关。不过,葶苈大枣泻肺汤除外。另外,治疗关节痛的麻黄方也少用大枣。麻黄汤、麻黄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均不用大枣。可能大枣大量服用能妨碍麻黄发汗功效的发挥。
大枣甘甜可口,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营养品。张仲景在汗吐下以后或者食欲不振、体质瘦弱时,常常大量使用大枣,最大量达30枚,方如炙甘草汤、橋皮竹茹汤。另外,治疗“虚劳诸不足”(六)的薯蓣丸,大枣也用百枚。
3
常用配方
(1)大枣10枚,甘草9克,小麦30克。(《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应用:本方是治疗脏躁的专方。脏躁是古病名,其症状表现为悲伤欲哭,伸欠频作,多见于女性。本方可治疗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癔症、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癫痫、夜游症、小儿多动症等。神情恍惚,无故哭笑,消瘦、舌淡、脉细者为其见证。
(2)大枣10枚,生姜5片。(民间经验方)
应用:此方简便易得,是民间食疗方。可用于恶寒、恶心、食欲不振而不渴者。感冒、消化道疾病多用之。另外,本方有养胃的作用,凡服药后胃部不适者,可在药液中兑入姜枣汤。
(3)大枣15枚,茯苓24克,桂枝12克,甘草6克。(《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应用:神经症、心脏病、胃肠道疾病等见有胸腹部明显悸动感时适用。患者多瘦弱,舌质多淡红胖大且有齿痕。
4
文献摘录
《本经疏证》:“枣之治惊,但治实中之虚、虚中之虚,而虚中有实者则其所不能任。若实中之实又所不待言矣。”
《药征》:“主治牵引强急也,旁治咳嗽、奔豚、烦躁、身疼、胁痛、腹中痛。仲景氏用大枣、甘草、芍药,其证候大同而小异,要在自得焉耳。”
1、张仲景50味药证之一·桂枝(上)
张仲景50味药证之一·桂枝(下)
2、张仲景50味药证之二·芍药
3、张仲景50味药证之二·甘草
朔本岐黄
○
正源国医
○
一针一药
- 上一篇文章: 老年护理评估要点
- 下一篇文章: 口臭不是小问题这种口臭可能是胃癌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