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却差点被用迷魂药拐走该如何防范
昨天这个消息在本地群里刷屏了。
迷魂药+拐孩子,两大最勾起大家恐惧感的话题交集,引起人心惶惶也不奇怪,所以很快越传越玄,变成有大批现场亲眼目睹的、现场看到抓获罪犯的、医院报警暂时封闭的……种种升级版,最温和的也是“虽然半信半疑,但至少让我们提高警惕”;包括小郑老师的家人、朋友等等也纷纷转发来问我,这个事情的严重程度,医院有没有进行应对等等。
当然,提高警惕,防止犯罪分子得手,这个永远强调也不为过;
不过这次这个故事中的大姐,遇到的恐怕不是“迷魂药”,而是另外一种经典的事件,叫做“癔症”。
先说“迷魂药”,
闻一下就晕的“迷魂药”真的存在吗
首先就医学角度来说,强效麻醉药确实存在,但是绝对没有这么玄乎,一闻就晕。
医生发明过很多麻醉药,简单的比如以安定为代表的口服型,吃两片药片就能产生镇静甚至催眠效果;各种坏蛋们也喜欢用多种毒蘑菇和毒品,吃下去从直接死掉到产生幻觉失去意识都有可能。所以通过往食物和饮料里掺麻药的手段,的确可以迷倒好人实施犯罪,但防范起来也很简单,在陌生环境里,对来历不明的食物和饮料保持高度警惕就行。
但是如这个朋友圈大姐说的,仅仅是问路靠近,就漂过来一阵烟把你迷倒……
气体吸入麻醉在做手术时确实很常见,但用起来可不简单:
小宝的现身说法:我之前做阑尾炎手术时经历过全身麻醉,确实很快,麻醉师姐姐先用面罩让我深吸了一口气,问我“感觉怎么样”,我不好意思地说没啥味道也没啥感觉,然后她说“嗯一会儿就好”,又让我深吸了一口,吸完我就没有完全没感觉了,直到做完手术被推出来,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觉
对比一下
真正有效的全身麻醉,是需要麻醉师用面罩罩住病人口鼻,并且嘱咐深呼吸来让药效发挥的,光靠在你身边问路,晃两下远远不够;
不用面罩,你也不乖乖听话去仔细闻陌生人手里的大瓶子,那就得来硬的了,用很~难闻很~难闻的乙醚、氯仿等,浸透手帕,然后捂着你的脸,死死抓住挣扎反抗的你……
可惜就算这样,也要经过好~几~分~钟~才能起效!而且光天化日之下,这和明抢有啥区别,直接一棍子打晕你不是更好?
虽然麻醉药浓度越大,起效越快,但是一来起效太快可能直接把人毒死(深度昏迷后呼吸心跳停止),坏事就干不成了;二来没有有手帕/面罩等限制,直接是往周围所有人挥发的,所以……你看见坏人戴防毒面具了吗?没有的话,他也一样会被放倒的。
所以都市传说里的“迷魂药”从医学上是完全不可能的……好吧鉴于部分小郑老师的医务工作者朋友也在传播这个消息,不得不多说两句:
中国由于体制原因,麻醉师地位不高……但是也不是别的医生护士能兼职的,所以如果你朋友是产科/儿科/骨科/随便什么科医生,或者是护士,他/她告诉你这个是真的,额抱歉他/她真的不懂这个……
再解释一下什么是“癔症”,就是在强烈的心理暗示下,人会强烈地相信自己的遭遇是真的,甚至能够从心理层面影响生理层面;
看看这位朋友圈里的姐姐,她先是觉得飘过来一股“像烟又不像烟”的气味,其实很可能是那个路人身上的香水/香烟/买的包子坏了……的味道,但是由于那位姐姐正好对这个味道过敏/蹲下后低血压(你蹲了突然站起来,你也晕)/被陌生人搭讪紧张……等等各种原因让她觉得头晕,然后不断告诉自己“好奇怪的气味呀,我这是要被坏人拐走孩子/抓走挖肾/劫财劫色……了吧”,恐惧和紧张就足够让你呼吸困难眼冒金星冷汗直流四肢僵硬;
回想一下你自己最紧张的时候,是不是也快要晕倒了?
再引用一下小郑老师非常喜欢的,被广大网友亲切称为“江宁婆婆”的江宁公安在线的,就警方角度的看法:
因为小郑老师和这个谣言战斗很多年了,最后说点不好听的……
江宁公安说的很清楚,长辈和你说,被“迷魂药”弄丢了钱/骗去了东西,你信信当真算了,干嘛还要到处嚷嚷……
万一真有好心人报警了,侦查了,结果发现是长辈包小三,养二奶,偷汉子、赌钱……哎呀多不好意思你说是不是?
再比如说,如果是自己带孩子不小心丢了,你是打算回家后对全家人解释自己犯下了天大的错,还是告诉家里人自己被“迷魂药”迷晕了孩子被拐走了?
所以,迷魂药虽然肯定是不存在的,那……真相要是比迷魂药更不堪呢?
这里写下的每句话
都有询证医学证据回复“发烧”,查看宝宝发烧,三招安心系列文章;
回复“湿疹”,查看湿疹护理系列文章;
回复“拉肚子”,查看宝宝拉肚子原因与护理大全;回复“推拿”,查看家庭小儿推拿教学系列文章;回复“睡眠”,查看宝宝怎么样好好睡系列文章;回复“补钙”,查看宝宝补钙你应该知道的七个最重要事实;回复“疫苗”,查看哪些疫苗值得打,该怎么打;小郑老师真有迷魂药我早用王思聪身上啦
- 上一篇文章: 早教到底要多早只有1的家长知道
- 下一篇文章: 胃肠不舒服,胃镜没问题,吃药不见效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