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依德文集1癔症研究

佛洛依德文集1

癔症研究

导论

佛洛依德主义是一个“老,大,难”的课题。

所谓老,指这个学说一问世就引起激烈的争论,称赞、支持、拜倒者有之,怀疑、斥责、反对者更大有人在,人们往往把它不是视为灵丹妙药,就是看成三教九流的邪说异端或不堪入耳的色情之说,争论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

所谓大,指这个学说涉及面很广,既是西方现代心理学、西方现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医学、社会学、教育学、人类学、政治学、历史学、民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有关。

所谓难,指这个学说内容庞杂、分支繁多见解奇特,人们看法差距甚大,很难统一。

我们认为,弗洛伊德主义并不是科学真理,根本不值得人们去迷恋信仰;但它也不是纯粹的胡说八道,可以简单地否定。

我们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分为二地加以分析评论。

弗洛伊德主义的实质和特点。

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主义的缔造者,西方心理学第二势力的领导者。

精神分析是西方现代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产生于19世纪末叶,开始是关于探讨神经症的病因和治疗的一种方法和理论。到了20世纪20年代,这个理论逐渐扩展到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并由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学体系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弗洛伊德晚年试图把建立这种应用于一切心理状态的综合心理学体系称为心理玄学或元心理学。

通常人们把弗洛伊德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精神分析视为同义语,这是就广义而言的。如从狭义而言,三者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精神分析是指以心因性为机制的一种治疗神经症的方法、技术、理论和潜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属于精神医学和深蕴心理学的范畴。

其次,弗洛伊德学说是指弗洛伊德本人的学说,即包括他有关精神分析的理论及其社会文化学说。最后,弗洛伊德主义则是指精神分析及其在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扩展和应用的总称,属于元心理学(亦译“心理玄学”)或心理学哲学的范畴。换句话说,它是用泛性主义的潜意识决定论解释各种人类社会现象形成机制的元心理学理论。如用其观点阐释社会组织、文明产生、宗教形成、道德起源、文学艺术、战争根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是哲学化和社会学化的精神分析学。

弗洛伊德学说远不止精神分析,而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早已成为一种常识,梦、性、潜意识、恋母情结等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成为我们文化记忆的一部分。年是弗洛伊德诞生周年,一些国际精神分析组织将这一年年定为“弗洛伊德年”。

弗洛伊德主义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理论系统。

(一)从精神分析自身发展逻辑简要来分

弗洛伊德主义涵盖四个学派:

1.古典(或经典)弗洛伊德主义,即弗洛伊德本人的精神分析学说及其社会文化理论。这是弗洛伊德主义的母体、精髓和根本。

2.阿德勒(AlfredAdler)的个体心理学(亦译“个别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这是弗洛伊德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古典弗洛伊德主义向新弗洛伊德主义发展的过渡、桥梁和中介。

3.新弗洛伊德主义,亦称新精神分析,广义是指凡基本接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及其框架,但又有违背、修正、扩充和创新的精神分析理论。包括自我心理学、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存在分析学、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等等。

4.后弗洛伊德主义,亦称后精神分析,包括后现代弗洛伊德主义如拉康、神经精神分析学等。

(二)从精神分析内在逻辑及其与外部学科发展关系层面来分,弗洛伊德主义内部发展路径是遵循五种模式展现的:

首先弗洛伊德所提倡的是驱力模式,经过阿德勒和荣格等人的过渡之后,进一步演化为自我模式、客体关系模式和自我模式,分别相应生成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学派和自体心理学等,它们从精神分析学内部推动着精神分析运动向前继续发展。

弗洛伊德主义外部发展路径是传统精神分析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而生成的五种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学派,如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存在分析学、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神经精神分析等,属于整合模式的范畴,它们推动了精神分析运动继续向外发展。

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以后,围绕着心理学的对象、性质、方法展开了一系列争论,出现了现代心理学10个主要学派(或思潮):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构造主义、机能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日内瓦学派(或称皮亚杰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编辑整理:卜芸杨双合

参考书籍《癔症研究》,作者:车文博

心悦心理

专注于个人心理分析

您的鼓励是我们成长的动力

谢谢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dan.com/yzzd/11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