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内有七种病,江湖上用玉女心经中的
说不完的金庸人物,品不完的人生况味。今天我们就走进金庸的武侠世界,从中医的视角去看江湖中特性人物的命运沉浮、生老病死,一起发现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侠骨柔情,和与疾病的密切关系,从中探寻养生治病的启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什么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风风雨雨。风风雨雨江湖事,纷纷扰扰无绝期。人就是江湖。
从出生下地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成为了江湖中人,一入江湖,终身江湖。医经中说:“自然以生长化收藏,人以生长壮老已;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人在江湖,生老病死,七情六欲,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的。
事出身不由己,却也不能不尽人事。人的疾病是从何而来的?这是一个江湖中人常常在思考的问题。在《素问·调经论》中说:“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其中,“阴阳喜怒”指的是七情之病。在喜、怒、悲、忧、恐、思、惊这七情中,不管是哪一种情志的出现,用情太过都会导致内伤。内伤七情是人生老病死的一大病因。摘录一个医案为例证:
“一人因忧患病,咳吐血,面黎黑色,药之十日不效。谓其兄陈状元曰:此病得之失志而伤肾,必用喜解,乃可愈。即求一足衣食地处之,于是大喜,即时色退,不药而愈。所以言治病必求其本,虽药得其所病之气宜,苟不得其致病之情,则方终不效也。”——(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此医案暂且不论。中医历来倡导:“不治已病治未病”。《黄帝内经》在教我们治病之前,先教我们的是如何不得病。
在江湖中深得中医之道的人,有药王谷的程灵素,蝶谷医仙胡青牛,杀人名医平一指,神医薛慕华......若论防患内伤七情之病,小龙女比这些名医,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前,小龙女是个被遗弃在重阳宫前的孤儿,是由孙婆婆捡回来一手抚养长大的。孙婆婆死的时候,杨过悲伤大哭,小龙女却说了一句:“人都是要死的,有什么好伤心的。”
后来,小龙女中毒至深,将不久于人世。一灯大师问小龙女:“是先有的鸡呢,还是先有的蛋呢?”小龙女一听即悟,回答说:“蛋破生鸡,鸡大生蛋,既有其生,必有其死。”
不论是面对孙婆婆的去世,还是面对自己的命在旦夕,小龙女都是以平常心看待生死,心如平静湖,如如不动。
似这种修为,《笑傲江湖》中的武功秘笈,《葵花宝典》中说:“厌苦舍离,以达性静。性静以后,手若拈花”。这是中医《黄帝内经》中“心神以宁”的境界。
人世间的一切留恋,都将随着人的死亡而化为泡影,在生与死的面前,万事万物皆不足以道哉。一个临生死之大事而面有静气的人,还有何事可萦于怀?触外境而心不生七情,小龙女是如何修炼到这个境界的呢?
我们知道,除了号令蜜蜂的绝技独步天下之外,小龙女还继承了古墓派最高深的武功《玉女心经》。金庸《神雕侠侣》原文中说:“小龙女自幼修为,无喜无乐,无思无虑,功力之纯,即是祖师婆婆林朝英亦有所不及。”
防患内伤七情之病,我们要向小龙女学习的就是她的《玉女心经》。此经分为心法和剑法两部分,今天要和亲们谈的是其中的心法。现摘录《玉女心经》中的“十二少、十二多”正反心法要诀,如下:
“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乃养生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怠,多念则精散,多欲则智损,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促,多笑则肝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焦煎无宁。此十二多不除,则营卫失度,气血妄行,丧生之本也。”——金庸《神雕侠侣》小龙女以《玉女心经》修炼心性,平淡心中事。可以一个人独处,可以在绳子上睡觉,临世事心神以宁。做到了医经中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因此,在纷纷扰扰无绝期的江湖中,无数次免受了内伤七情之病,还收获了身轻延年之效。
与杨过自断肠崖一别后,小龙女幽居深谷十六年,虽终不免相思之苦,但凭借《玉女心经》的心性修为,久别重逢时,容貌嫣然。杨过却饱经忧患,情志大起大落,相见时也已经老了。
你可能会说:这是纯属虚构的武侠小说,不是现实生活。正因为你这样看问题,所以,有人从中看到了智慧,受到了启发,得到了收获;而你看到了虚无缥缈,一无所获。能从中看到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而且,不瞒你说,这“十二多、十二少”正反心法要诀,是道家养生之法,出自唐代药王孙思邈的《急备千金要方》,要告诉我们是:七情六欲,勿使太过。金庸先生是从此处转载进入《神雕侠侣》中的。
在诸多牵动人七情的因素中,爱情是最令人捉摸不透的。连小龙女这样《玉女心经》修为很高的人,也因为与杨过的爱情而黯然销魂,到了绝情谷亦不能绝相思之苦。一般平常人等,七情之病可就太常见了。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这是大理王妃瑛姑写给老顽童周伯通的情书。瑛姑渴望和老顽童双宿双飞,浪迹江湖。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居八九,因被老顽童抛弃而悲,又因儿子无药可治而忧,在悲忧中“可怜未老头先白”。
还有痴情女子如郭襄,“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郭襄终身未嫁,后来出家创立峨眉派,并给亲传弟子取名“风陵师太”,一生都在坚守风陵渡的那一份相思。
什么是爱情?李莫愁一生为情所困,至死都没有搞明白什么是爱情。她始终忘不了初恋陆展元,经常性彻夜失眠,半夜三更在吟唱:“问世间情为何物?”以致心性大变,心中充满了仇恨,一生在忧愁烦闷中度过。
江湖纷争恨不休
风雨飘零几春秋
人来人往都是客
依旧寂寞在心头
多少话儿难出口
一半欢喜一半羞
痴心儿女无情剑
酸酸涩涩在心头
“雁孤一世,鹤孤三年,鹊孤一周”。在江湖上,有杨过、段誉、乔峰这样有情有义,一生只钟情于一个人的人;也有段正淳、公孙止、田伯光这样频繁的喜新厌旧,另觅新欢的人;还有周伯通这样把人家的肚子搞大了,穿上裤子就不认账的人。
看到人世间这些令人捉摸不透情感,杨过不禁感叹:“问世间情为何物?这一句也真该问。”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绝情谷时期的小龙女,郭襄,瑛姑,李莫愁......为爱情所伤的痴男怨女,患内伤七情之病皆是悲忧思。或悲忧,或相思,或悲忧思三种情志一并太过。
相思所致的疾病,在七夕的时候已分享过一个医案(七夕离人心上秋,神医巧治相思病)。接下来,与亲们说说内伤悲忧。
中医认为,心神统领人的七情,在喜、怒、悲、忧、恐、思、惊这七情中,不管是哪一种情志的出现,都是由心神指令的。比如说,甄志丙看到小龙女就不能自己,就是心神在作怪,心动而后行动。
悲、忧动于心则肺应。悲、忧是肺的情志,太过则伤其本脏,故“悲、忧则伤肺”。肺主气,朝百脉。肺气向上、向外宣发与向下、向内肃降,调节一身气血津液的升降出入。
《灵枢·本神》:“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悲、忧则气血郁结在肺,致使肺气宣发与肃降的生理功能失调。从而会出现胸膈烦闷,少气懒言,长吁短叹,呼吸不畅,皮肤干燥,声音低微,意志消沉,咳吐痰血等症。
内伤七情的辨证论治,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肝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心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脾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肺在志为悲,悲伤肺,喜胜悲;肾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这个心病就是中医里的七情之病。古人云:“无情之草木难治有情之疾病”,七情之病中医治以七情之法,依据五脏相互制化的关系,移精变气,以情治情。
在前文的医案中,患者因“忧”患病,医家治以“喜胜忧”。忧、悲在五行中属金,喜在五行中属火,因火能克制金,故喜悦能抑制悲忧。凡人有所忧愁,必多胸膈烦闷不舒,适逢欢快之事,即可气和志达,情怀开旷。
在朱丹溪的指点下,患者到了一个丰衣足食之地,于是就大喜,说明患者是因柴米油盐而忧心,在生计问题上失志。生活得到了保障,无后顾之忧后,病情随之“不药而愈”。
七情皆由心生,分则为五脏之志,合则皆是心情。内伤七情之病,端在个人的心性修为,求医不如求己。神医扁鹊说:“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人的心情阴晴不定,变化多端,又岂是医生能疗的?
是故,我们走进金庸武侠世界,要学习的是《玉女心经》中的心法,而不提玉女素心剑法。
饱经江湖世事的大侠,在临终托孤的时候,希望他的孩子长大后就做个普通百姓,不要再学武。这是因为什么呢?
风风雨雨江湖事,纷纷扰扰无绝期。普通百姓,他至少远离了江湖纷争的旋涡,在山水田园中,安安乐乐就是福,平平淡淡才是真。古人云:“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剑客身处在刀光剑影的江湖纷争中,善用剑者,必死于剑下。
中医源自道家,道家说:“清静可以为天下正”。倘若我们也能平淡心中事,舍得剑法,学心法;舍得欲望,择清静。若小龙女一样潜心《玉女心经》中的“十二少”,又何来内伤七情“十二多”?
都道皇家真仙境,冤仇如海似广寒。其实,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小龙女原本是个清纯无瑕的人,却被甄志丙玷污过,金无足赤,玉有微瑕,不完美、有缺憾,才是人生。
注明:文章不代表本刊观点编辑:小令审核:小也·完·
每天推送3条信息
别忘记点开“余下1篇”
文章好看就点“在看”
欢迎将本号设为“星标”
更新将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转载/加入读者群请联络:gegeling49
好文推荐:
两个药方双剑合璧,是治脾胃病、糖尿病的玉女素心剑法好物推荐:
给大家推荐《徐文兵作品:梦与健康+饮食滋味》,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投稿合作:cjcmmxinmeiti
.- 上一篇文章: 一只大黑狗三番五次地咬他,警察多次调查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