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同理心,人和咸鱼有什么区别CUS

“共情不是为了去操纵对方,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对方。”

——李松蔚

年的一个冬日的周末,在北京艺术区,CNatur基金会和友心人心理社区共同发起了国内第一个社会创新+心理学的体验式工作坊——CUSM同理心设计营。

活动回顾视频

为期两天的活动,学员与五位导师亲密接触,通过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心理测试等多种形式,用心感受同理心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四个月过去了,他们把什么带回到生活中呢?他们学会更好地理解对方了吗?他们有把同理心设计的思维融入到工作中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设计师眼中的通用设计

刘莹雪服务体验设计师

主要从事线下体验的设计工作,善于发现生活中体现出同理心的设计细节。

为用户而设计,不是为自己而设计

刘莹雪曾经在一个中小学生体验馆外面放置了展板,供大家用便利贴留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体验馆的作用是让中小学生体验各种各样的职业,按理说体验过后应该会产生不少有趣的想法,但实际上大家的留言一般都没什么意义,比如“XXX到此一游”,令人非常失望。后来在台湾旅游的时候,刘莹雪见到了一个同样的博物馆,外面也有一块展板,上面的留言大同小异。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大家写下了这样的留言呢?刘莹雪认为可能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环境比较嘈杂,旅行途中心情放松不会想太多,等等。后来,刘莹雪见到了一个别出心裁的留言板,它设在厕所里,保证了一定的私密性,并且大家上厕所的时候也有足够的时间留言。

人机交互中的菲茨定律(Fitt’sLaw)

菲茨定律是人机互动中的一个模型,用于描述人类的活动。按照菲茨定律,我们移动到目标需要的时间取决于两个因素:目标区域的大小,和我们与目标区域的距离。目标区域越小,与目标区域的距离越远,移动到目标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菲茨定律在UI设计、日常生活物品的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刘莹雪认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dan.com/yzzd/13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