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我们自己的无良症远离身边无良症患者

?所有努力皆不白费,所有付出必有回响?

王阳明心学四句教中有一句话,知善知恶是良知,那么什么才是我们内心中的良知呢?这段时间我对良知以及善恶有了很多的了解,很信服陈果老师的一句话,天下至善在于治人之身,需要的时候帮一把,度他一程,治人之心,寒心的时候安慰一句,暖自己以及他人的心,天下至恶在于害人之身,你杀了一个人,或者升起了害人之心,你故意把一个人的美好向往意志打没了,这两者是同样恶毒的,那就所谓恶果成熟了,从心里不要觉得,后者没有违法就觉得万事大吉了,当今社会法律,已经是没有道德要求下的最低准则了,如果我们自己愿意觉得自己是没有道德没有良知没有道德追求的人,那就请大家随意吧,自然选择,因果轮回,终将起作用。

今天这本关于道德良知的书籍,从无良的角度告诉了我答案,原来良知的对立面并不是邪恶,而是无良,我的脑洞大开,深刻反思到了自己的问题,和我一直以来想不明白的问题,无良与良知,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的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捍卫自己自性光明的心智,因为我们是人类,所以永远不要放弃我们作为好人追求良知的权利,良知是伴随我们行走在人生荒原的白鸽,它有时藏身起来,有时被人抓去,却总会再次回到我们的身边。而有的人,却从无良知,可以毫无内疚地伤害他人,他们不是恶魔却胜似恶魔。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举头三尺有神明,大道之力自会为我们指引。

孔子也曾说过,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感谢这本心理学著作,让我认识到了人性无良的极致,反思自我,我也有着很长一段时间无良的困惑,但是在我认识到心源之后,我获得了真正道力的滋润,生活的小确幸,总让我热泪盈眶,25年来,头脑里进的水,顺着眼泪,全部倾泻,轻松惬意。认出自我以及身边的恶魔,远离背叛与伤害,为自己的人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精进,获得真正思想的解放,和自由的洗礼。

???

反社会人格概述

???

无良症,又叫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无法矫正的性格缺陷。

学会辨认反社会人格者?

反社会人格者即使做了坏事被抓到,只是表面受到了惩罚,但其内心丝毫感觉不到伤害别人所受的煎熬。除过暴力犯罪的人群,在我们身边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反社会人格者,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无良症患者占我们总人口的4%,而精神分裂症才占1%。

一个没有良知高智商的成年人会是什么样字?

天资聪颖,美丽动人,帅气逼人,装可怜,喜欢利用自己的聪明和美貌控制他人,特别会讨他人欢心,喜欢追求刺激和冒险,伤害他人和动物从无悔意,总想证明自己比他人聪明,不负责任,四处留情,善于恐吓,和攻击他人,问题都出现在内心阴暗看不见的地方,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一下,看来无良的情况人人都有,好害怕。

???

良知是什么

???

良知是一种建立在人对动物或者他人,有感情,有情怀,一想到自己或者他人正在蒙受生命苦难的煎熬,就自然而然得升起了一种受不了的感觉,它不是害怕与恐惧,也不是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反社会人格者的自我认知,或者以及他人看法下生存的伪装状态。更像是一种建立在情感依附上的义务感,它会激励我们做出不符合理性的判断,甚至有损自身心我的决定,舍身求仁,行所当行的巨大能力,堪比宇宙的力量。

▼●▼●▼●▼●▼●▼

???

良知的起源

???

良知,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就像孔子所说的,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良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道德成规前期:幼儿时代,遵循成年人的权威,对善恶赏罚有着明显的预期判断。

道德成规期:对权威有了自我接受的抽象概念,有了服从的概念。

道德成规后期:形成自我人生抽象的道德原则,并按照原则行事,以满足自己的原则,而非他人的认可,自我人格形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而另外一种就是所谓的无良症,所以这就是无良症无法自我觉察的原因,因为总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原则下,接触社会,适应社会,满足自己的欲望,终身难以获得真正的幸福。

▼●▼●▼●▼●▼●▼

???

当良知沉睡时

???

当良知沉睡时—我们的良知有可能被无良的权威控制

对于我们95%的非无良患者来说,我们的良知曾经动摇或削弱,甚至泯灭过吗?

答案是:yes,很多事后,当我们不懂得分辨我们身边的无良症患者,甚至我们人类历史上,都有让无良患者控制的情况出现,例如:纳粹德国的希特勒,整个发动了二战,引起了纳粹德国的狂热追捧。但是我们大家也不用太过担心,所有的无良患者,都有着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他们患有多疑症,

一眼便可以看破。所有的命令来自于一个看似很牛逼的权威时,我们一定要怀着一颗质疑的心,来质疑权威的内容,而不是指哪打哪,一定要让命令受到良知的约束。一旦我们用内心的良知来约束无良的命令时,那个无良症的患者便被置于光明之下,无处可藏。坚定自己用良知做出的判断,坚守事实本身的真实性,现实的真相与语言的谎言是恰恰相反的,真理永远是为每一位内心充满良知的大众服务的。

▼●▼●▼●▼●▼●▼

???

反社会人格,无良症是如何炼成的

???

1.基因

这种极其复杂的性格特征,50%的影响可能是来自祖祖辈辈的遗传,由许多基因共同作用导致的,不太可能由单一的基因决定。

2.早期情感依附障碍

婴儿期,和幼儿期时,总是独处或者有失去双亲的情况,从而破坏了与他人的情感依附,长大后无法与他人形成社会情感对接。大多情况出现在信息相对落后的农村,和接受教育较少的地方。

3.社会文化

强调集体文化的一些东亚国家(例如:中国)反社会人格者相对稀少,而强调“个人”“独立”的西方国家,反而出现了更多反社会人格者。

???

反社会人格的特征

???

1.反社会人格的临床诊断特征

无法遵守社会规范

惯于欺骗和操控他人

行事易冲动,无法提前做出计划

易怒,具有攻击性

毫不顾忌自身或他人的安危,把自己和他人带入险境而不自知

一贯不负责任

在伤害、虐待他人,干社会命令禁止的坏事或偷窃他人东西之后毫无悔意

2.反社会人格者的常用招数与识别

毫无顾忌地使用自己的魅力,因此通常魅力惊人

对刺激的需求多于常人,且喜欢拉他人一起下水冒险

具有超强的识别好人的能力,一看就知道谁好欺负、好控制、容易骗

善使色诱

演技超高,扮作正义的化身

喜欢装可怜

▼●▼●▼●▼●▼●▼

???

自我保护的13条法则

???

1.最高法则,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令人痛苦的事实:某些人就是没有良知的。

2.做判断时,从自己的直觉出发,不要受到别人身份的影响。

3.当考虑跟某人,建立新关系时,“拿坏事不过二”的原则检验对方的主张、承诺和责任。

4.质疑权威

5.提防马屁

6.分清楚尊敬和害怕的区别,尊敬是爱和信任,而害怕是恐惧和深渊。

7.不要加入无良症的游戏,以为自己能赢。

8.避开无良症患者,拒绝与他们接触和沟通。

9.质疑自己的妇人之仁。

10.不要尝试弥补,已经无法弥补的事情,咽下这口气,及时止损。

11.千万不要出于同情或其他原因,而帮他们隐瞒其真实性格。

12.捍卫自己的心智,不要让他们说服你相信人性的阴暗面,大多数人是有良知的。

13.阳光快乐,好好的活着就是对无良症患者和自己的最大感谢。

???

结语

???

无良与良知是我们人生的两种不同的状态,它们不停的在我们的心灵里纠葛,而最后哪一方会取胜呢?这是我向我们大家所有人发出的深深的美好愿望,只有我们现在用爱去滋润我们的心灵,用13条原则捍卫我们人类文明的世界,少即是多,反思自我,让文明之光照耀神州大地,让阴暗的无良症,远离我们的生活,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dan.com/yzzd/13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