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声音如何引导孩子管理情绪
城市的声音
之家庭教育
孩子和成人一样,都会有自己的情绪,发脾气也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如何管理好情绪。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合理地管理情绪呢?
今晚,《城市的声音》栏目,叶纯主播邀请了陈守荣、黄甜、黄健燕、张群四位嘉宾一起和大家谈谈如何引导孩子管理情绪。
(节目录音选段)
嘉宾介绍
陈守荣
陈守荣中共党员,望牛墩镇中心小学德育主任,兼任共青团望牛墩镇团委委员。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级教师,东莞市先进个人,东莞市青年岗位能手,东莞市学校家庭教育慧导师团成员,望牛墩镇家庭教育讲师团首批讲师。
黄甜
黄甜高埗镇中心小学心理教师,高埗镇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东莞市优秀教师,广东省家庭教育指导师,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市学校家庭教育“慧导师”团成员。
黄健燕
黄健燕横沥镇第二小学心理教师,慧导师团成员,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横沥镇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横沥镇青春健康沟通之道优秀讲师,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师。东莞市心理课题主持人,多次在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
张群
张群望牛墩中心小学家长,私营企业主,镇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家庭教育感言:走进孩子内心,学会共情,给孩子情绪找到出口,做孩子最亲近的“心理辅导老师”。
详情回顾
陈守荣
一、重视孩子情绪变化的三要素
常说的情绪,其实就是我们对内在、外在事件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它常常由生理、认知及行为这三个要素的变化表现出来。平时,父母要重视这三要素,及时觉察到孩子情绪的变化。
(一)生理变化
情绪感受往往是通过身体,最为真实地表现出来。情绪冲击导致身体的异常反应,在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当孩子受到惊吓、感到恐惧或者被批评时,他们就会下意识地处在一种“紧绷”的状态——整个身体都绷得紧紧的,肌肉变得僵硬,眼睛会瞪得很大,抿着嘴唇,紧握拳头……又比如:持续地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下时,孩子还有可能会发烧、会腹泻,甚至出现一些难于查明原因也难于治愈的病症。
(二)想法变化
情绪低落的孩子,在看待周边事物的时候,会带有强烈的悲观色彩。一旦用这种认知方式去看待周边的事物,那么他将发现处处都是坏事,从而让他的情绪变得更低落。与情绪低落的时候相反,当孩子情绪高涨的时候,他们看待周边事物的时候会带有乐观的感情色彩,情绪越是高涨,这种感情色彩也就越强烈。
(三)行为变化
不同情绪的表现会给孩子带来各种行为的变化。比如:情绪低落的孩子,往往会以消极的行动去应对外界的刺激,相应的,他们的肢体动作就会变得更少,同时也会变得更迟缓,表现冷淡,少说话,反应迟钝;恐惧紧张的情绪往往会造成孩子失眠、梦魇、易哭、懦弱和缺乏自信;还有一些孩子为了坚持自己无理的要求,稍不遂意即哭闹、打滚、以拒食来等行为来反抗父母。
二、有效管理孩子情绪的三步曲
父母通过生理、认知和行为这个三大要素觉察到孩子的情绪状态,平时还应该注意对孩子进行引导,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情绪。
第一步: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识别
只有自己意识到情绪的存在,才能够更好地管理情绪。当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家长是可以很容易从他们的具体表现上识别出来的,然而孩子却是当局者迷,他们往往意识不到情绪正在产生。所以家长应该教会孩子识别情绪,每当孩子表现出某种情绪的时候,就立刻提醒他们,让他们产生识别的意识。
第二步:引导孩子合理表达情绪
父母必须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比如要表达负面情绪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通过与他人沟通,直接表达自己看法。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情绪通过一些安全的方式适当地表达出来,如此一来,被释放过的情绪就会重新回到范围以下,从而让各种调控手段发挥效果。至于安全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在封闭空间里通过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方式进行生理表达,也可以是找亲近的人倾诉和交流。
第三步:引导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主要有两个手段,一是通过改变认知来调节情绪,也就是对引起情绪的事物进行重新评价,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而让同样的事物令孩子产生不同的情绪,以起到调和作用。二是转移注意力,也就是让大脑不再思考引发这种情绪的事物,从而让情绪得到调控。
一个不被情绪左右的孩子,不但能够更健康地成长,而且也更容易走向成功。
黄甜
一、常见管理情绪的“误区”
(一)交换型:用具有吸引力的事情“交换”,避免孩子体验不良的情绪,这会让孩子学会了“情绪勒索”。
(二)贴标签:为孩子的情绪贴“负面标签”,会轻而易举地扭曲孩子的自我概念。
(三)说教型:说大道理,喋喋不休,只能引起孩子反感,情绪变得更差。
(四)惩罚型:指责、否定、威胁……孩子会对自己产生消极看法,怀疑,到底该怎样管理情绪,自己不清楚。
(五)冷漠型:无反馈。看似“冷处理”了,会让孩子掉进情绪“黑洞”,未得到支持,束手无策。
二、科学管理孩子的情绪
(一)做好孩子的情绪榜样
父母任何的情绪反应,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情绪是会传染的,尤其是消极情绪。父母性格暴躁,容易冲动,孩子也会表现得冲动。父母可以这样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1.时刻审视自己的情绪管理状况,情绪刹车系统是否稳定、不失灵。
2.时刻提醒自己不让孩子当我们的“情绪垃圾桶”。
3.承认自己有限,及时善后情绪,比如:转移注意力、积极暂停、深呼吸等。
(二)应对孩子情绪五步曲
第一步,通过倾听,觉察孩子当下的情绪;第二步,读懂孩子的情绪,并作出判断——是否需要立刻干预;第三步,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询问还原引发情绪的事件;第四步,回应孩子的情绪反应,复述一遍事件经过;第五步,询问孩子的动机(需求),允许情绪,规范行为。
三、留意可能会犯的错误
一是,父母的情绪控制可能更弱于孩子;二是,父母不善于自我情绪表达,所以孩子也会有样学样选择不说;三是,父母不善于自我觉察,当然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情绪到底是什么模样;四是,亲子之间很少有共同的情绪经验。
黄健燕
一、科学管理孩子的情绪
第一步:接纳孩子情绪。每位孩子都有感受各种情绪的权利,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没有好坏之分,都是孩子的正常情绪体验。因此,父母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父母可以第一时间把孩子当下的情绪说出。孩子就知道父母非但没有否定自己的情绪,还愿意接纳自己的情绪,孩子心里就已经放松很多了,自然愿意告诉我们他经历了什么,或发生什么事导致他有这样的情绪。
第二步:引导孩子描述情绪。当孩子有情绪时,父母学会倾听,读懂孩子的情绪,可以直接询问或者“投石问路”询问孩子:“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你是生气了吗?”“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如此紧张呢?”当孩子回答我们问题的时候,他用语言来描述情绪,也就是他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定义的过程。这时候大脑的思考和语言的使用都能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有利于安抚孩子安静下来。
第三步:引导孩子分析情绪。引导孩子思考他的情绪是从哪里来的?怎样才能消除或减轻这些负面情绪?是因为被误会而生气吗?是因为受到惊讶而害怕吗?还是因为受了委屈而难过?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提问。
第四步:引导孩子反思情绪。引导孩子回顾前面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怎么做才是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父母和孩子都获得成长。
二、以下情况不需马上
- 上一篇文章: 北京话,正在消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