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抽风了莫慌莫怕,送医院前做好关键的

提起惊厥,对家长们来说,可谓症猛如虎,那是因为对惊厥缺乏了解。今天带大家了解下这个令家长草木皆兵的小儿常见病。

惊厥属于不随意运动,是指全身或局部肌肉不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就是我们常说的角弓反张,民间称为“抽风”。

而高热惊厥是在发热过程中出现的惊厥发作,症状包括突然发生的全身强直绷紧,双眼上视或凝视,伴随暂时的意识丧失、口吐白沫等。小儿为“纯阳、稚阴”之体,若痰火壅塞经络,热邪引动肝风,即可能出现惊厥表现。

!

一般来说,以下几方面会引起惊厥

发热

最常见的就是发热引起的惊厥。

小儿的生理功能有“肝常有余”一说,加上各个脏腑器官即大脑的功能尚未完善,若有邪热惊扰,热极生风,风痰相搏便可出现抽动症状。此类惊厥常在高热的同时出现,治疗上当清火豁痰以镇惊,针灸和推拿,惊厥缓解后口服中药等综合治疗。

电解质紊乱

体内钠盐减低或缺少时会出现,也称为慢性缺水或低渗性缺水,可由反复呕吐、腹泻、补液不足或仅仅补充水分引起,常伴有头昏乏力、手足麻木、肌痉挛性抽动等表现;过量饮水或水的摄入量过多所致的水中毒会引起抽搐,此类惊厥出现最早的症状是神经症状如头痛、呕吐、嗜睡、失语等。本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尤其是在湿热的川渝地区,因严格控制进水量,积极治疗原发病;低钙时会出现抽搐,但多是局部肌肉的痉挛和麻木,治疗上及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即可;另外,血镁和血磷异常也会出现惊厥。

某些疾病会引起惊厥的发作

如脑部疾患脑炎、颅脑外伤、脑发育异常等出现的脑部不稳定状态引起;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炎等;中毒如过量服用酒精,阿托品、樟脑丸、有机磷等;神经官能症如癔症性抽搐也可出现惊厥。

此外,因小儿尚在生长发育的初期,神气怯弱,不耐精神刺激,加上各种生理机能还未完善,凡目触异物,耳闻异声,猝然惊恐,均可致精神紧张。倘若受到惊吓,或情绪起伏不定,恐伤肾肝,惊则气乱,也会导致惊厥的发生。

!

惊厥可防可治

小儿禀赋未足,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在高热时出现惊厥实为常见,年龄越小,就越容易产生,总的来说,其实和抵抗力有较大的关系。所以在日常保健中,注意在保持良好睡眠的同时,注意荤素营养搭配均衡,但不可盲目搭配,过量进食,谨记“若想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忠告。营养过剩引发的疾病更是多不胜数,请别丢了西瓜,也失去了芝麻。从睡眠方面来举个例子。通俗来讲,就是不要让吃饭影响了睡觉。有句老话说,胃不和则卧不安,长期饱腹睡眠只会导致小儿抵抗能力越来越差。中医讲究阴阳平衡,白天该进食的时候就吃饭,晚上该休息的时候就睡觉,天经地义。切忌进食无规律,怀着吃的多长的好的心态,却忽略了吸收进去才是营养这个重要的道理,得不偿失。

《黄帝内经》中言,“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急惊风的发生和小儿“肝常有余”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针对惊风发作,肖小儿传承下来治疗高热惊厥发作的秘方——杜痫方,在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中获得了患者的肯定。

!

发生惊厥时的处理

发生惊厥时,保护好小儿是特别有必要的。①首先,作为家长不要太过慌张,慌则无策,无策则乱,乱就会出错。②保持所处环境安静通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避免反复移动,不可强制性限制小儿惊厥动作,否则易带来二次伤害。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将小儿侧卧,取出口鼻中异物,以防呕吐物误吸入气道引起窒息;必要时用软布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置于小儿上下牙齿之间,防治咬伤舌头;切忌给正处于惊厥的小儿喂东西,以免呛入呼吸道。④控制惊厥。用手指按压人中穴、内关穴、合谷穴和十宣穴等,必要时用针刺十宣穴放血疗法。此外可运用小儿推拿疗法如拿合谷、肩颈、承山;推六腑穴、打马过天河等3到5分钟。惊厥发作过程中,医院送,一般情况下,高热惊厥多在3—5分钟自行缓解,在小儿意识恢复后保证护理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再前往。若惊厥时间过长,或短时间内反复发作,医院,途中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dan.com/yzzd/13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