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微课听心理师帅彪讲述精神分析的前世
擅长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师习惯“小火慢炖”式的心理咨询。
精分中个人分析一般需要需要2-3年,且一周三次以上;精分讨论班,一周一次也要持续几年;再如精分动力学小组的团体成长,同样也是“持久战”。
所以,心理咨询师帅彪喜欢将精神分析类比于中医。
在昨天的《儿童精神分析》微课中,帅彪老师系统的讲解了精神分析究竟是怎样的一门心理咨询技术。
3点讲透什么是精神分析
1、关于人格的理论
2、关于心理病理的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人会从心理层面会出现一些问题。
3、一周3次的躺椅技术,是精神分析的治疗形式。
精神分析的诞生
这就要从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说起。
弗洛伊德最初从事的是生理学研究,去法国学习期间,他从布洛伊尔的病人安娜·欧的案例了解到催眠,并用催眠尝试进行了一些治疗工作。当时正值欧洲的压抑年代,譬如常见的癔症。
弗洛伊德在与病人接触过程中,发现很多病人会想起一些童年期的事情。但在治疗结束后,又想不起来。
慢慢的弗洛伊德发现了癔症发作与无意识、性压抑有一定的关系。
再一次治疗过程中,他将手按在病人的额头上,病人却说:“不要按着我,我想自己说。”弗洛伊德发现并非一定要按老师说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把手放在病人的额头上。
只要病人不停地说,就对治疗有一定的帮助。并且这个过程中能调动出来访者内心压抑的东西。
这就是精神分析最基本技术自由联想,也是病人教会他怎样进行自由联想。
在病人不停表达的过程中,精神分析师会给出一些干预。来访者从而受到启发和领悟,已达到对无意识的压抑有更多理解的目的。
精神分析的操作技术很简单,自由联想、移情、阻抗、梦的分析。
精神分析师不是主体,来访者才是分析的主体
当来访者的思绪比较放松,内心防御机制也会比较放松。压抑在内心的东西就会松动,随即会浮现在意识层面。
为什么无意识的内容是被压抑,没有浮现到意识层面。这是因为防御机制帮助我们压抑,或者回避掉让自己不愉快的想法和感受。
精神分析的过程,就是自己对自己的防御机制有更多了解的过程,对欲望、情感、趋避更真实的发现过程。
在分析的过程中,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常会发生两种现象:移情和阻抗。
移情: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过程。
分析师扮演的陪练的角色,同时也起到镜子的作用。分析师将两人之间的模式,用语言的方式反馈出来。
阻抗: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以公开或者隐蔽的方式否定咨询师的分析,拖延、对抗咨询师的要求,从而影响咨询的进展,甚至使咨询难以进行的一种现象。
其实,这是来访者自我保护的过程。某种程度上来访者是害怕真正面对分析内心时的痛苦。
咨询师对移情和阻抗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也就是来访者在“无意识意识化”过程中的自我探索,并修通创伤。
儿童精神分析——探索更早的孩子的精神世界
在《现在就明白了》一书中有这样的一个成人案例:
格林因个性太过软弱而寻求帮助。她和老公正在离婚,丈夫把资产都分到自己名下,而把需要还的债分到她名下。她胆怯的不知道该怎么为自己争取利益。
来访者谈论了自己的过往和童年的故事。幼时,母亲与父亲离异。后来,父亲在婚。几年后,母亲的离世,使得父亲成了她唯一的亲人和依靠。但不靠谱的父亲,对于弱小的她来说只能选择依赖。
她压抑了自己的愤怒和悲伤。在这个过程中她学会了自我挫败的行为模式,也学会了只有退让才能赢得无条件的爱。
通过精神分析,她达到了对自我的理解,最终接纳了心中的愤怒和情感。并且在于老公的离婚官司中,改变了自己退让和讨好的行为模式,为自己争取到利益。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很多成人的心理问题来自童年。
是不是精神分析就认为,所有心理问题都是童年时期的创伤造成的?从精神分析的很多个案来说,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和童年经历有很大的联系。精神分析的目的就是能不能促进来访者的真正领悟。所以,真正的精神分析家,并不会有很多世俗意义上的分析。专业上的分析,更多是面质澄清,解释修通,通过干预使来访者自己进行修通。
众多精神分析流派都是在与儿童做大量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共同点是探索更孩子更早的精神分析世界。并发现了人性、成年人理性层面难以解释的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每个人都会从理性上感觉到自己的软弱,却很难改变,精神分析就是帮助你突破习惯和无意识。
譬如,有些女性不断地遇到糟糕的男性,我们会认为这个人的命运怎么这么糟糕。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着叫强迫性重复。
我们在成人之后的人际关系会重复在生命早期的人际关系模式,有肯能是糟糕的,是熟悉的,熟悉代表着安全感。
这背后有无意识的根源,如果愿意去做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或者愿意接受躺椅分析,会对自己受害的模式有更多的理解和领悟,最后只能怪突破性惯性的分析。
对儿童来说,精神分析有独特的治疗意义
在《我任其自然看着火花》一书中的案例:
弗兰妮平时是一个活泼的孩子,在上星期突然自我封闭,不说话、不学习。
弗兰妮的妈妈是一个老师,在询问弗兰妮为什么不高兴,不吃饭后。弗兰妮回答了一句:“杀人犯”。这让母亲大惊。
心理学的其他流派会鼓励弗兰妮向父母说出不高兴的原因。精神分析则是分析弗兰妮说这句话的深层原因。
分析师发现这是她对自己姐姐和妹妹的情感竞争。她的意识层面没有意识到无意识的动力。她最终诉诸语言,用语言化的过程就是意识化的过程。
当孩子用无意识的语言表达,就不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
人生中最大的困难是遇到一个“好理解”。
精神分析则提供了安全自由话语的空间,通过说话和诉说,与咨询师通过说话,我们逐步去对自己产生更深的理解。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最终达成自我理解。
自我理解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
明天将推送第二锅干货——帅彪老师用精神分析解析关于孩子的现场提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别再乱吃啦了黄芪与这5种中药一起吃才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