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感冒一样存在,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

身体感冒了,挺两天也许会痊愈;但如果心理感冒了,等待着你的可能是永远走不出的阴霾。

  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普遍的存在于我们身边。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抑郁患者达3.5亿人,到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大疾病。

  每年因抑郁症自杀的死亡人数高达万。

  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万。

  中国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我国抑郁症就医率仅10%。

 我们总以为抑郁症离我们很遥远,实则不然……

?1、李晓:《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执行导演,因抑郁症自尽离世,终年42岁。

?2、张国荣:影响力自不用多说了,年的愚人节他和世界开了一个回不去的玩笑,终年47岁。

?3、乔任梁:因抑郁症而自杀,终年28岁。

?4、陈宝莲:有多次自杀自残经历,因抑郁症跳楼,终年29岁,离世时儿子刚满月。

?5、林嘉文:因抑郁症离世的天才历史少年,在18岁就已是出版两本历史专著的天才,并被评为“比一般博导水平高”。

01

如何区别抑郁情绪与抑郁症

  提起抑郁症,大家比较熟悉,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几乎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个抑郁症患者,因此它被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

抑郁症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痛苦,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其他疾病所无法比拟的。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公众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识,认识偏见和病态耻感使患者不愿到精神科就诊。据统计,在我国仅有5%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

另一方面,由于民众缺乏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对出现抑郁症状者误认为是耍脾气、闹情绪,不能给予应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很多人误将抑郁症(病理性抑郁症状)当成抑郁情绪(常态的抑郁情绪)——抑郁症状与抑郁症二者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但又有明显区别,正常的抑郁情绪(抑郁症状)与病理性抑郁(抑郁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和鉴别:

?1、发病有无原因

正常人的情绪抑郁是基于一定客观事物为背景,多在一定的不良事件(失业、转岗、考试失利等等)下诱发负性情绪,即“事出有因”。而病理性情绪抑郁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或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不足以真正解释病理性抑郁征象。

?2、持续时间

一般人的情绪变化有一定的时限性,通常是短暂(2周),常通过运动或旅游等自我调节可缓解;而抑郁症常持续存在(2周以上),往往伴随早醒、无力、厌食、便秘等其他躯体症状和兴趣下降,大多不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症状还会逐渐加重,抑郁症症状往往超过两周以上,有的超过一个月,甚至数月或半年以上或有明显的躁狂发作病史。

?3、严重程度

抑郁情绪程度较轻,从心情不高兴到闷闷不乐,虽然难受,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但基本可以维持正常的工作或生活;而抑郁症的抑郁程度严重,并且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影响其社会功能,更有甚者可产生消极自杀言行。

?4、生物症状

抑郁情绪一般很少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而抑郁症(病理性抑郁)往往伴有明显的生物性症状和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和妄想),多伴有持续的顽固失眠或早醒、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和性欲下降,全身多处出现难以定位疼痛、乏力、心悸、胸闷、胃胀、便秘、焦虑不安等症状,医院检查又无异常,以上这些均是抑郁症的常见征象。

?5、变化规律

抑郁情绪一般每天都闷闷不乐或快乐不起来,多数一天之内无明显变化;典型抑郁症有节律性症状特征,多数清晨加重,傍晚减轻,表现为昼重夜轻的变化规律。

?6、发作倾向

抑郁情绪可发生各个年龄阶段,多在负性事件下诱发;抑郁症可反复发作,首次发病比较年轻(15-25岁多见),每次发作的基本症状大致相似,有既往抑郁或躁狂史可供印证。

?7、家族病史

抑郁情绪可能会影响家庭其他成员,但一般都比较轻微;抑郁症的家族中常有类似的抑郁障碍或躁狂发作史。

?8、调节的方法

调节抑郁情绪的方法很多,可以听听音乐,健身运动,找好朋友倾诉或者购物,旅游、睡眠都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抑郁情绪;但抑郁症的一般需要系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有些病人还有复发的倾向,仅仅改变环境抑郁症不会治愈,有些患者还会加重。

02

抑郁症的诊断

?1、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2、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3、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4、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抑郁症心理评估:

1、客观评估:HAMD、HAMA

2、自我评估:SDS、SAS、MMPI或SCL-90

03

抑郁症程度划分

  抑郁症划分程度:可划分轻、中、重三种类型

  重度抑郁:昼重夜轻的情绪障碍,伴随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月经失调、性功能抑制等,均是重要的躯体症状,具有特征性价值。重度抑郁症的症状是抑郁症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症状。患者饱受重度抑郁症的症状折磨,无法自拔,最终导致自杀。

  重度抑郁症的症状主要特征之一,在早期就具有提示价值。失眠常可出现在所有其他症状之前,而且睡眠恢复正常,常是本病恢复正常的第一个征象。其特征是无原因的、顽固的、久治难愈、持续时间颇长的失眠,表现有早醒、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半夜醒来后无法再入睡等。

强烈的自杀行为、抑郁性木僵、严重精神运动性阻滞、激越性障碍和严重拒食症状等,亦是重度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发现抑郁症要早些治疗,以免越发严重,长期累积引发重度抑郁症,造成严重后果。

  重度应用其他助眠药物企图排除睡眠障碍,反而适得其反,使睡眠更差。经验表明,经过抗郁剂治疗,首先消除的是睡眠障碍,其次是其他抑郁症状的逐渐好转。

抑郁症患者清晨醒来,尤其在4~5点钟时,是情绪最低潮的时期,为最难熬、最痛苦的时间,自杀观念最强烈,有一定症状特征性。抑郁症的症状要比其他抑郁症的症状严重许多,带给患者最大的危害就是严重厌世——自杀心理。

04

抑郁症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1、新型抗抑郁药: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选择性抑制突触前5-羟色胺能神经末梢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而获得疗效,代表药物有氟西汀(20~40mg/d)、帕罗西汀(20~40mg/d)、舍曲林(50~mg/d)、氟伏沙明(~mg/d)、西酞普兰(20~40mg/d)、艾司西酞普兰(10~20mg/d);

(2)选择性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SNRIs):具有5-羟色胺和NE双重再摄取抑制作用,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75~mg/d)和度洛西汀(60~mg/d);

(3)NE及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NaSSA):通过增强NE、5-羟色胺能的传递及特异阻滞5-羟色胺2、5-羟色胺3受体,拮抗中枢NE能神经元突触前膜α2自身受体及异质受体发挥作用,代表药物为米氮平(15~45mg/d);

(4)5-羟色胺受体拮抗和再摄取抑制剂(SARIs):通过拮抗5-羟色胺2受体,兴奋其他受体特别是5-羟色胺1A受体而发挥作用,主要代表药物为曲唑酮(50~mg/d);

(5)NE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s):抑制神经元对5-羟色胺、NE和多巴胺的再摄取,代表药物为安非他酮(~mg/d);

(6)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5-羟色胺2C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为阿戈美拉汀(25mg/d);

(7)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NRI):抑制NE再摄取,对5-羟色胺、多巴胺的再摄取没有作用,主要在SSRIs、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疗效不佳时使用,代表药物为瑞波西汀。

(二)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对轻中度焦虑有很好的效果。对那些不宜药物治疗的患者,如儿童、妊娠或计划怀孕、哺乳妇女,心理治疗应属首选。对恐怖性焦虑障碍,心理治疗应作为一线治疗选择。对中重度焦虑患者推荐药物联用心理治疗(Ⅰ级证据/A级推荐)。

CBT、行为治疗与人际心理治疗(IPT)等对抑郁有效。针对中重度抑郁、对抗抑郁药部分应答或存在用药依从性问题的患者,推荐抗抑郁药联合心理治疗(Ⅰ级证据/A级推荐)。

CBT、简短的心理动力治疗和集体心理行为治疗等对躯体化患者症状的减轻和就医次数的减少都有很好的效果,动机访谈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躯体化心理治疗的关键。扩展阅读

扩展阅读

  在人生的历程中,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往往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使人们产生愉快、悲痛、紧张、焦虑、恐惧等不同的情绪反应。

一般情况下,通过人们自身调节和亲友的支持、帮助的方法得到改善,但是,有些内心的秘密及个人的隐私问题,往往不愿意让熟悉的人知道,自己又无法解脱,痛苦不堪、左右为难。

随着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心理咨询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人们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信件或其他方式求助于心理医生。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病人需要心理医生呢?医院心理

1、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是一种持久性的心情低落,常伴疲乏、心烦、无趣、厌食、纳差、体重下降和乏力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2、焦虑症:指一种持续性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的状态,并非由实际威胁引起,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不相符。

3、恐怖症:指对一种特定的情境、物体或人产生强烈的恐?或紧张,从而不得不采取回避行为,如学校恐惧症。

4、强迫症:指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病程比较长,患者表现重复数数,反复洗涤,重复检查或反复询问,常常伴焦虑和恐惧。

5、疑病症:指过分地   简而言之,无论什么人,只要在心理方面出现了障碍,尤其在意外事故、精神刺激、心理创伤、人际关系和家庭矛盾的情况下,都应及时求助于心理医生。

医院心理测评

专家介绍

扫描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白癜风医院南昌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dan.com/yzzd/9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