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上涨的十大因素与这四种人脱不了干系
即使楼市经历了种种磨难,但是房价似乎没有低头的迹象,房价能高到今天这种程度,说句公道话也实属不易。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却因祸得福,终究炼成了个火眼金睛。活在楼市里的每一个人无不也都在经历着这种历练,可如果在这种房价过热的“高温”过后,能不能成就每一个人的“火眼金睛”,还是大批人会“一窝疯”就不好说了。
那么我们来分析下房价只涨不跌的10大因素
01
价值高大性是房地产的特性
房地产的其中一个属性就是价值高大性,房产因并非一般的普通商品,故根据价值决定价格的基本经济规律,高房价的出现则是最根本最容易理解的。但事实上,说如今的房价完全由价值规律决定你还会相信吗?高房价早就失去理性,脱离基本规律,犹如一些邮票的价格已经不能遵循价值规律一样。
02
供求紧张成高房价根本原因
这条理论似乎合了开发商的意,因为他们天天都在哭爹喊娘,叫苦叫冤的喊吃不饱。因此土地供应紧缺成了开发商推卸责任的最大保障。开发商说得也没错,如果政府有足够的大量的土地提供给开发商,我也相信房价会降下来的,至少不会像今天这么高得离谱。但可能吗?人口的急剧膨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加上政府必须要做全面和长远考虑,绝对不能对开发商狮子大开口就一味的满足他们。为了控制开发商拿地的趋利性,恐怕没有比土地价格上涨更有效了。不管是因为政府还是开发商,土地的高价格却实实在在的导致了高房价。
03
供求紧张成高房价根本原因
房地产暴利的受益者,除了站在前台的开发商外,在后方的某些地方政府部门绝对不能忽视。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可以说是利益同盟,地方政府通过房地产提高GDP政绩、充实小金库,开发商则从其中拿到不足为外人道的好处……同时,开发商为了拿到“批件”不得不上下打点,但用于对地方政府的“感情投资”则不得不转嫁到房价上,这最终苦了的还是百姓。当初物价部门要求公布房价成本,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实际上遇到了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联合抵制。因为地方政府往往与开发商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房地产商的高额利润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使得原本能够算清的一笔账变得算不清楚了。在这里,一些地方政府角色暧昧,处境不无尴尬。房价想不“恋”高都难!
04
开发商利润太高成高房价重要原因
地价高是不能改变的,再怎么着,如果房地产不是暴利,开发商没有高达1以上的利润房价也不会是今天这样,尽管一些开发商坦言利润已经跌破底线。具体的成本我不想多说,开发商至今都不敢公布,足见其中不可见人的秘密。开发商也诉苦说自己不幸福,因为他们自己都觉得利润太高了,高得自己都有些害怕。只不过他们却把高的原因归结到地方政府部门,他们这种行为是欲盖弥彰。
05
购房者购买力越位拉高房价
以上种种原因我们都束手无策,不过引高房价的罪魁我们自己也脱不了干系。其实比房价高涨更恐怖的是购房者“追涨”,购房者对于房价涨幅的预期甚至大大高于实际涨幅。不管房价有多高,我们都能认清形势,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强迫自己当房奴恐怕房价也不会涨得这么快,所以有许多不该去购买的购买力发生越位去购买了房地产,造成需求大于供给追涨了房价,另外买涨不买跌的“涨慌”心态就构成了当前房价过高的直接原因。
06
居者有其屋”等传统观念的束缚
居者有其屋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观念,你要娶妻你要生子你要一个完整的生命历程,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似乎成了必要的条件之一,时至今日高不可攀的房价却让他们套上了一个极其沉重的枷锁。然而这种枷锁越夹越紧,越紧就越要挣脱。抱这种思想的人宁肯顶着巨大的压力也要买房,这样的人多了,房价也就被提上去了。不过他们也很无奈。
07
开发商借机炒作提高价格
开盘前雇用民工排队虚假购买,造成一种房屋紧张的假象;以亲戚朋友的名义虚假挂单购买,然后撤单,从而拉高房价;高价自买自己建筑的房屋,套取银行贷款。开发商利用这种种惯用的伎俩早就不足为奇。而且开发商看准以上几种心理后“贪婪”地应声提价,一线房价具有示范效应,很容易导致制定房价时相互攀比。
08
房地产信息不对称误导购房者
人们不知道真实的土地成本、建筑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其他环节的成本,难以估量住房的使用价值(住房是一种必需品,你要在这个城市生活就不得不买),官方公布的数据不一致,再加上一些经济学家的忽悠或个人主观判断,使人们不知道未来房价是涨是跌,居民买房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现货指导所以官方的数据不统一加上舆论混乱误导购房者盲从。
09
开发商不务正业也影响房价如今的许多开发商往往只顾追求高额利润,一味地把心思扑在房价上,早就忘了房子最基本的使用性。看吧,现在有多少开发商在关心房子的品质,踏踏实实的盖房子,都是在恶炒房子的概念,恶炒房价。再就是一边做房地产,一边搞电器、EVD,一边拍戏,一边打口水仗,一边玩楼盘,一边还在幕后操纵股盘,实属玩出位的类型。这或许是叫一专多能,但不管干什么总得有个轻重吧。似乎总有这么些开发商总是看不清自己该干些什么。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功能的忽略使许多开发商只会靠地赚钱,而忘了自己是盖房子的。这样一来,他们只知道房地产就等于房价,房价越高越好。
10
无人敢打破楼市“潜规则”
楼市上的种种“潜规则”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人们都心知肚明,包括我今天所列房价居高的因素。但是既然人人都看清了房价为什么居高不下,可又为什么房价还依然我行我素呢?原因就是没有人敢打破当前这种房地产开发格局。所以说高房价老百姓买不起房也不单纯是某一方的原因,更不在于能列多少原因,关键是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力度。如果将来哪个人敢站出来把这种“潜规则”砸个稀巴烂,这个人就是楼市的神。到时候恐怕房价想高都难!
由以上十大因素笔者做了一个分析:中国房地产问题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正在成为国际话题。有报告说,9月15日,美国媒体CNBC引用了咨询机构LongviewEconomics一项最新研究,它们用一句话概括中国房地产市场:过去一年多,中国房价表现得如同年著名的荷兰“郁金香热”泡沫。从年年初至今,深圳房价平均上涨76%,北京和上海的房价走势也与深圳类似,但极端程度明显不及深圳。对比深圳,上海房价平均上涨35%,北京则是21%。其实,当地人都知道,北京、上海热点区域的房价涨幅与深圳不分伯仲。美方研究人员称“我们对这些数字反复检查了不下七次,它们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从眼前的房地产热想到荷兰的“郁金香热”泡沫,不只是国外的研究机构。身陷万科宝能事件旋涡的王石,也忙里偷闲更新了一次新浪博客,摘抄一段关于郁金香的话。全文不长,照录如下——郁金香,花朵大而美丽,百合科郁金香属植物,原产地一说土耳其,另一说西藏。17世纪中叶,引进荷兰。当时量少价高,被上层阶级视为财富与荣耀的象征。投机商囤积球茎,价格迅速上扬。炒卖郁金香的热潮迅速蔓延为一场全民运动,人们购买郁金香不再为其内在的价值和欣赏功能,而是希望其价格无限上涨而获利。年2月4日,郁金香市场突然崩溃,六周内平均价格下跌90%。这是人类史第一次有记载的经济泡沫,该事件导致了当时作为欧洲金融中心---荷兰的迅速衰落,并从此一崛不振。郁金香泡沫昭示了人类群体性投机活动盛极而衰的历史循环的轨迹:当某件商品成为追求财富的标的物,价格迅速上涨,羊群效应,理性丧失,群体癔症,泡沫最终破灭时千百万人倾家荡产……在一线楼市沸腾近乎失控的当下,处在万宝事件旋涡中心的王石,抄录这则短文并非闲章,其对行业现状的担心、焦灼之情隐藏在短短的多字中。
弗里德曼有句名言:“无论何时、何地,物价都是货币现象”。资产价格的异常波动,货币洪峰、信贷松驰、天量M2释放的高能流动性是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房地产市场是复杂利益博弈的名利场,货币当局不承认错在自己,“中国经济还处在货币化过程中”,高深莫测的这一句话似乎可以推掉所有责任,从而轻松地隔岸观火。北京市房地产行业协会的一位秘书长日前一口咬死,说是你们的错,说当前楼市是货币推升,与土地供给无关。他们近期还将会公布北京市土地供给情况来佐证此观点云云。
一个巴掌拍不响,房子是土地的附属物,怎么会与土地供给制度无关,而全推责给货币当局呢。现货指导房地产市场中的明白人任志强先生,曾就中国挤牙膏式土地供应形象地打过一个比方:中国的土地供应市场就像一个上菜特别慢的饭店,一个菜吃完等半天,老是吃不饱。要是一次把菜都上齐了,就不会这样了。大城市土地供应量上不去,住宅供应上不去,货币供应量上去了,房价只好往上推,供求关系不改变难调预期。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这是经济学常识,但身陷其中的利益相关方,屁股指挥脑袋,为自己和利益集团漂白粉饰,欠缺的就是敬畏之心和基本常识。
公平交易、责任感和透明度三大理念是支撑一个健康市场的基础要件,但现在房地产市场,充斥自负骄横的央企,它们拿地如猛虎夺食,百亿地王满天飞,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就像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毫无畏惧地飞得更高、离太阳更近,不怕被融化”。它们背后是大型金融机构顺周期的天量信贷。金融业本该充分理解管控风险,但丰厚奖金和花红让他们沉迷于放放放,反正是贷给央企,大而不倒,出问题肉烂在锅里不怕。新增贷款绝大部分投向了房地产,实体经济、中小企业依然嗷嗷待哺,这种信贷错配连总理都不满意,提出了批评。
房地产市场的乱象横生,除了复杂的货币信贷因素、土地制度、财税体制外,还有一群与利益集团千丝万缕联系的“专家学者”推波助澜,他们飞来飞去成为“中国特色的串场经济学者”。
相当一些人专为一线城市背书,信誓旦旦称“在人民币购买力不可遏制下降的复杂格局下,要把购买力配置到中国一线城市,中国城市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后一个安全点”,鼓吹“没有一座城市因高房价衰落”,因为“这是特殊国情和特殊经济结构下的盛宴,是一场永不终结的繁荣”,“只要国民经济不崩盘,充斥于房地产市场的货币泡沫就不大可能破裂”。
一线城市已经炒糊了,他们说未来几年还要再涨一倍,并画出中国最有潜力的十个二线城市,让你们接着“炒地图”,炒糊拉倒。如果是资本市场,监管部门早盯上他们了,要查有无底仓,如此明目张胆是否涉嫌操纵市场。但房地产市场似乎是法外之地,许多地方是政府和地产商搭台,请他们来唱戏,为地王和他们的项目歌功颂德。这些绵衣玉食、生活在一线城市,并且资产配置多为一二线城市房地产的所谓专家,每一次站台布道,既有出场费的诱惑,背后显然也有自利情结的驱动,但是忘记了自身言行还应为民众负责,对国家的经济金融安全负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农-史密斯在《经济学中的理性》一书中说,金融危机中,许多专家委员会和顾问会议这样的精英型小团体出现集体失败,这是一个智商评估的难题。当出现严重问题时,经常会有很多“专家”冒出来,他们不够分散,在信息汇总中存在很多的(利益)相关性。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群”中总会凸显出几个“受尊敬的专家”。他们一般在很窄的专业领域内声名显赫,但当需要他们解决专业范围以外的问题时,其实际上水平还不如在路边随便找个路人。如果我们期望他们拥有解决所有问题的钥匙,他们就成了用念咒语来包治百病的江湖郎中和巫婆神汉,这种知识的谵妄会害了一批人。他们为泡沫喝彩,他们廉价吹捧那些吹大“政府泡沫”的软弱无力的监管,最后是一群“赌徒”、“笨蛋”领着“聪明人”走向不归路。美国次贷危机后,有一篇著名社论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想赌博的人完全可以去赛马场,或者拉斯维加斯或者大西洋城,结果他们全部跑到了房地产市场。”这应了尼采那句名言“疯狂对于个人来说是例外,对群体来说是常态”。中国的房地产已处于非常敏感的十字路口,如果不思收敛,继续以赌博的心态嗨下去,最终会变得难以收拾,再现如莎翁式悲剧中所说的“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我们是罪有应得。”本文主要对国际宏观进行分析,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上一篇文章: 为什么DDS如此神奇原因全在这
- 下一篇文章: 撒撒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