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middot医生专栏于宏
于宏华/文张进/图
医院的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会接待大量厌学的孩子、割腕自残自伤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抑郁要跳楼的孩子等等,我们不禁发出疑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难道学校或学习比死亡还可怕?一个人连死都不怕,难道还怕学习成绩不好?还是当今社会,孩子的“抑郁症”的大大增加了?
下面是我在临床观察到的孩子和父母的心理活动,然后试着讨论其背后的病理心理学机制。
“母亲太操心?”
中国的父母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要求很高,这无可厚非。但如果父母把全部的亲子关系或生活的中心都放在孩子的学习时,问题就出现了。孩子学习好,父母就高兴,学习不好,就轻则责备,重则打骂,父母的情绪和孩子对于自己的肯定或否定完全系于学习成绩,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不能承受之重。孩子会逐渐害怕或恐惧学习的失败,以至于厌学,所以厌学的本质是惧怕失败。而假如不学习了,就可以避免成为一个失败者。
临床上,我们发现很多厌学或抑郁、自残自伤孩子的母亲(偶是父亲)都比较强势,或经常批评指责父亲或孩子,很少夸奖或认可父亲或孩子的良好品质。在家里丈夫和孩子一般都要听她的话,尤其孩子,什么事都要照她的话去做,做不到就各种威胁、诱迫、或多在孩子面前和丈夫吵架。
母亲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在临床发现,母亲在她的原生家庭中,她的母亲或父亲也是这样对待她的,这可能是一种代际传递吧。也就是说好的模式可以传递,不好的模式也可以传递。
“好”母亲是什么样的?
那么正常的家庭大多是什么样的?或者说母亲怎样做才是一个“足够好的母亲”?拉康曾经说过:幼儿一般会探究一个问题,即:母亲的欲望之谜。也就是说孩子会问母亲:你要我给你什么?
我们知道,一个婴儿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母亲在照料他,至两三岁时母亲就是他全部的世界,同时他也会认为自己是母亲的全部爱之所在。就是说他会认为母亲全部的爱都投注在他身上,也会很享乐自己就是母亲唯一那个爱和
- 上一篇文章: 母亲被其兄下蛊,重病不起,妻子也改嫁其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