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你看到了哪些人性的秘

韧心旎(美国心旎心理工作室首席咨询师)咨询的越多,来访者的肤色人种文化地域差别越发广泛,我越发看的清楚人性深处不可避免也必须拥抱的真实孤独。什么意思呢?我们所有人,自己要走的路,都无法找人替代。不明白生活,企盼别人告诉你该怎么活;不会自我认知,渴望从别人的评价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不懂情绪调理,潜意识里觉得你的情绪是伤害你的人,愤怒你的人,或者烦到你的人的责任,困在情绪沼泽中走不出来,内心深处,人会执拗的希望那个该负责的人,出面来清理。等等等等。你永远不会开始活,除非你开始承认自己的孤独,并且相信,这份孤独,是你复活的前提。只有你,来收拾你自己。

JeremyArnold翻译:Fi

1、我们只接受自己觉得应得的爱。

坏的亲密关系会毁灭一个人,然而我们却时常深陷其中。

为什么呢?表面上看,我们充满了教条和自信,可在内心深处,我们却被焦虑和羞耻感统治着。

我们喜欢去相信,我们基于自己的真实价值判断而选择了一段关系,然而事实却是,我们时常基于自己的不安全感来做出自己的选择。

2、我们的诚实度与自己感觉被接纳的程度成正比。豪斯医生说过,每个人都撒谎。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生活在一种被表现和期待所压迫的文化下。

直到有人终于开始相信他们是被爱着,尽管他们有这些那些的弱点,或正式因为他们有这些弱点时,你才能看到最诚实的他们。

3、每个人都有至少一个你会嘲笑的恐惧症,以及一个让你感到畏缩的心结(反之亦然)

我们的大脑被复杂的恐惧和渴望充斥着,源于混乱而复杂的自然环境、养育环境以及随机的人类生活的交集,有一些转瞬即逝,有一些经久不衰,而另一些不可预测。

人们非常擅长于隐藏自己,通常是为了让自己符合那些被发明出的所谓常态标准。当你把这些(各类病症)的污名除去,你会被此时你了解人类而感到震惊。

4、因为害怕被“冠名”,我门通常会拒绝成长。

举个养育孩子的例子,很多人会想要去实践它,然而很少人愿意去给他命名,特别是以“成年人”的名义。

如果我问你,如果有一个充满智慧而又不带偏见的朋友,会富有同情心而又不带价值判断地听取你告诉他的所有事情,你是否会接受呢?

我说我刚刚描述的是一个咨询师,现在还有人想要吗?

5、就没有人感觉自己被聆听或被理解。

投射是一个很难避免的习惯。当你开始描述一个问题,我便投入到自己的轶事中,表达出我非常能体会你的那种感受。

我通常不会这不样。没有两个问题会是相同的,没有一个不度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是真正有效的。

人们心中都被许多令人震惊的故事和问题困扰着。如果你想改变世界,先做一个积极的聆听者吧。

RickCormier(一个半退休的心理治疗师...)翻译:斑马茶爷

我来说一个我感受最深的:人们想尽办法去避免某个情形的发生,但最后却恰恰让它发生了。

洁癖的人会将干净的纸巾放在公用厕所坐便器的座圈上,上完厕所后,因为不敢去碰座圈上的纸,于是就任由它们掉到地上。而且他们也不会去冲厕所,因为他们害怕去碰触冲厕所的拉杆。

所以当你走进一个公用厕所,发现地上到处散乱着皱巴巴的厕纸并且坐便器里还有恶心的排泄物,你大概会咒骂之前的厕所使用者是低级肮脏的混蛋,可是你知道吗,这个被你咒骂为“肮脏”的人,却恰恰是一个有洁癖的人。

那些害怕自己会被不公平对待的人,却往往做着有失公平的事情,而他们的初衷可能只是为了让自己不会被其他人占便宜。

这就是我从业的几十年来,在数以百计的人们身上看到的一个迷人而可悲的现象。

唐艺(孩子观察者)

1.父母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实际上大部分是自己身上最讨厌的特质。2.父母的焦虑水平会随着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而逐渐增高。6岁和14岁是两个家长焦虑爆发的时间段。3.孩子的心因性症状,大部分是家庭氛围的影响。4.会玩的孩子一般心理健康的程度都比较高,不会玩的孩子一般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5.中国孩子从出生开始所面临的来自家庭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就要比西方家庭里的孩子高的多。6.中国母亲的安全感其实一直不高,实际上,假如男性长期缺乏,在有些家庭里,男孩会承担孩子和丈夫的双重身份,这会导致孩子的行为紊乱。7.实际上,大部分的家长都不清楚自己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大部分都是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目标。事实上,随着社会中心理学知识的传播,这些知识并没有帮助到这些家长,反而加剧了这些家长教育理念上的混乱。这种混乱引发了家庭中教育理念的冲突和孩子的行为问题。8.在家长教育理念中,对于孩子来说,伤害最大的莫过于让孩子认识到现实的残酷这一理念。事实上,孩子的心理调节能力是不如成年人那么好的,这样对于一个成年人都需要花很长时间去适应的话题,对于孩子来说是完全承担不了的。9.另外一个比较可怕的事情是,家长的角色不清晰,把其他场合的角色带入家庭中。例如父亲把管理者的身份带入到家庭里,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员工来管理。这带给孩子的,是一个缺乏温情的家庭,如果孩子发展的顺利,必然而然会逃离开这个家庭。10.对于孩子来说,现在铸就的伤害,在未来孩子不一定会理解父母,甚至,这种伤害会损害孩子爱别人的能力。类似clannad里面男主对他父亲的原谅,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匿名用户

最大的感悟是:大部分人都正在过自己内心深处最想要的那种生活。无论幸福还是痛苦。因为痛苦有时和幸福一样,也会是追求的目标。只是大部分人意识不到,也不愿承认。有的人说:“我的执行力很差,做什么事都拖延,为什么我总是一事无成?”我回答他:“你的执行力并不差,你很有效率地在坚持着你的拖延,你很有效率地在维持你一事无成的状态。因为这是你希望的状态:什么事都不做,什么事都做不成。你希望自己平庸,你很有执行力地做到了,就是这样。”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没能过上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但事实是,他们早就过上了,而且过得相当熟练。他们只是以为自己的生活可以更好,但实际上,他们之所以会困在当下的生活状态中无法自拔,是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现在的生活才是对的。承受家暴的妻子,会在咨询室声嘶力竭地控诉丈夫的残暴,但是只要咨询师对她丈夫有一点异议,她又会开始满怀深情地回忆,与丈夫的点滴幸福,一口咬定他只是个脾气有点暴躁的好人。沉迷手机的上班族,想要奋发图强不愿继续平庸,但是一旦提到对未来生活的规划,他就会退缩起来,强调自己没人脉没学历没能力,人生处处受限,未来无路可走。爱上已婚男人的女人,哭诉自己绝望的恋情,叙述对方的种种冷酷,但一旦提到生活中的其他追求者,她便开始嫌弃对方年轻幼稚,无成熟男人的魅力,不懂得照顾自己。(以上皆为虚拟案例)接触的个案越多,就越会感受到这一点:很多人并不是无路可走,而是自己为自己画地为牢。他们随时都可以选择做出正确的举动,让自己脱离苦海,但错误的认知让他们深陷其中。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自己理解的“幸福”,而且大多数人其实都已经将它得到了。我们的执行力从来都很强,错误的其实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作为一个咨询师,我从来不怀疑求助者的执行力:只要他们愿意,他们每一个都有足够的潜力将自己的生活彻底改变。但是,我却没有把握将他们每一个人关于幸福的定义扭转到正常的轨道上。他们无疑已经在错误的道路上前进了很远。这才是他们问题的根本所在。而人最难接受的事情之一就是,自己的痛苦原来主要还是自己的责任。很多时候,我们是“求仁得仁”。

JayTow(MS,心理咨询师...)翻译:斑马茶爷

让我惊讶的是,如此之多的人问我,他们的心理是否正常。如果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能更开放些,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原本那些被自己斥之为异常的想法和感觉是多么的普遍和正常,而且如此的话,很多精神疾病也将难于发生。

GayleJoubert

翻译:斑马茶爷

都是非常好的回答,但我最赞同Jay的回答,那就是人们不认为自己是正常的。

我们的孩子是在挫折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被命令不能随便哭,不能随意亲近陌生人,有赖于此,他们会非常迅速地学会在自己与他人之间树起一面墙,隔阂掉与他人的感受和链接。于是,当你看着周边所有的人似乎都很开心、平和,并积极地对待人生时,可能会自然地得出一个结论:肯定只有我在经历着痛苦。

也有其他类型的来访者会这样说“我知道我的问题并没有那些人那么严重...”,并因此在求助上有愧疚,对于他们,我总是这样说:“如果你的手臂断掉了,而同时你的邻居也因为非常可怕的疾病奄奄一息,那你是否能说自己的手臂相较之下,其实也没受伤,并因此不去看医生呢?”这样说通常会很管用。

JoanneShortell(心理健康提倡者)翻译:斑马茶爷

那些有心理疾病,甚至是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可能多数都是温柔和感情细腻的人。而相较来看,那些在电视上出现的“正常人”却一直表现得如此的暴躁而富攻击性。

ColeenHanna翻译:斑马茶爷

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人们自己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正是他们自己让原本不会发生的事情真实地发生了,可他们却对此一无所知。

BrianNewton

翻译:斑马茶爷

当人们遇到心里过不去的坎,他们可能会花费数年去找一个答案,也会向其他人寻求帮助、问他们“我该怎么办”,然而实际上别人的建议和回答并没有什么卵用。

一个人遇到的心结越是“缠紧”,他越是要去拼命搜寻解答,他们相信谜题总有答案,只是他们还未获悉。

然而作为心理治疗师是明白的,当这个人询问“我该怎么办”时,告诉他们答案并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正如这许多年来,很多人都给了他解决办法,但他的问题依旧存在。

这就好像一个带着绿色滤光眼镜的人满世界地去找一朵红玫瑰,他可能走到你面前告诉你:“我非常需要一朵红玫瑰。”

然后你说:“喏,玫瑰在这里,拿着。”

遗憾地是,他这样说道:“...这是绿色的,但还是谢谢你,我还是再找找吧。”

所以,明白了吗?问题在于他们得摘下自己架在鼻翼上的滤光眼镜,哪怕是挪开一点,都能多少看清些真相。

有人也可能跳出来这样建议:“摘下你的眼镜,然后再看这朵玫瑰。”

然而这也不是解答,因为带滤光眼镜的人会这样拒绝:“不要!我离不开它们,没有眼镜我会活不下去的。”

心理治疗就是提供一个截然不同的体验,让他体认到摘下眼镜他也可以是好好的,即使这只是片刻地看到不一样的真相,都能改变他们的行为。

而这种“答案”之所以令人惊奇,是因为我们都假定人类是一种高度理性的生物,他们只需要攫取知识并善加利用就能解决问题,但事实却远非如此。

和谐风(资深心理咨询实战专家)

作为一个拥有30年心理咨询实践经验的心理学专业工作者,我曾经为多名来访者进行过多小时的心理咨询,见识过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心理现象,以及鲜为人知的人性弱点和阴暗面,在此略述一二。1.追求完美是一种似是而非的错误观念,越是追求完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越糟糕、心理压力越大,活得越累、注意力越不容易集中、效率越低下、越容易犹豫不决和缺乏行动力、越容易矛盾纠结痛苦。以理想主义开头,必将以悲观主义收场。强迫症来访者一般都有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2.强求结果的人貌似决心大、上进心强,言必称:“一定”、“必须”、“一定”和“万一”,其实,这样的人往往容易自我增压,与其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目标,宁愿什么都不做。3.癔症是“万能的装病者”,人类所有的症状,在癔症来访者身上都可以见到,如癔症性耳聋、失明、失语、瘫痪、昏倒、肚疼、呕吐、腹泻、高烧,等等,应有尽有,来访者潜意识“想”出现什么症状,该症状马上就会出现。癔症症状没有器质性疾病、发病几乎都有情绪背景和特别容易受暗示、娇气、脆弱、喜欢表现和受







































治疗皮肤病医院哪家好
白癜风北京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dan.com/yzzz/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