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白银连环杀手背后的心理悬案想到的

文/简书作者:西风漂流david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如果不是新闻报道,白银连环杀人案的知名度或许并不是特别高,然而对于从事刑侦或者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人来说,白银案是压在胸口的一块巨石,凶手的作案动机是什么,凶手的反侦查做法是什么,凶手的犯罪心理是什么?这都是悬案破解后新的悬案。

因为长期以来社会结构稳定,户籍制度严格,以及一些其他的社会文化原因,西方国家经常出现连环变态凶杀案在中国并不常有,但是发生在至年间的“甘蒙8·05系列奸杀案”(白银连环杀人案)则是中国的少有的几件确定由连环杀手犯下的性变态凶杀案。

经初步审讯,高承勇对其在年5月至年2月间实施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悬案随之渐渐揭秘。他将受害女子的性器官部位割下,疯狂程度早已突破人们的承受底线。

但平时高某是一个非常寡言少语内向的人,村民甚至表示“他像个老师,当年对父亲也很好,是个孝子。“我看了很多报道,有一个说法,认为其为双重人格,一面是长期隐藏的变态杀手,一面又以“极其冷静、老实斯文、忍耐超常”的姿态示人。

抓到凶手是第一步,对凶手的作案心理的了解是接下去的重要一步

很多人也许都对“双重人格”感兴趣,有点了解但是又不甚了了。

双重人格是多重人格的一种,是严重的心理障碍。美国精神病大词典对于多重人格的定义是这样的:

“一个人具有两个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亚人格,是为双重人格。是一种癔症性的分离性心理障碍。”

而更专业的解释是这样的,百科上这样写到:

双重人格具体指一个人具有两个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人格(若相对独立的人格数目为两个以上则为多重人格),并以原/初始人格(未分裂出其他人格时的患者)为主人格,分裂/衍生人格为亚人格的一种精神变态现象,是为双重人格,是一种癔症性的分离性心理障碍。又称解离性同一性障碍。

理解双重性格的含义,在心理疾患发病和治疗中的地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有意义的内容。

要了解双重人格,有这样几个心理学知识需要了解:

人的内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本人心知肚明的“可以意识到的部分”,其二是本人也不太清楚的潜意识部分。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类内心的中心有个一个“自己”(slbst),这个“自己”与“自我”(ich)紧密相连。所谓自我,是意识的中心,是判断日常言行、好恶、善恶的基础。而另一面。“自己”是不会出现在意识的表面,所以平常人难以清晰地察觉到这一部分。正因为如此,当这个“自己”偶尔浮现于表面的时候,人就会感觉这不是原来的我。

荣格心理学派提出了一个概念:暗影。是指代表人心中阴暗部分的原型。

举例来说,一个平时开朗大方、待人接物都很和善的人,在其潜意识当中,就存在被封锁起来的东西。对此,他不想向任何人敞开心扉。再比如,一个责任感很强具有优秀领导能力的人,在其潜意识当中,可能存在不想负责任,把事情都推给别人的想法。

也就是说,影子潜藏在潜意识当中,是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甚至感到厌恶的性质。

因为暗影具有很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影响力。所以,有的时候回引起靠理性难以控制的激烈反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双重人格。

所谓”双重人格“,就是在表面的人格外,还存在远远偏离于”自我“的另外一种人格,它会在潜意识间与自我进行替换并肆意为之。简单地说,就是表面的自己和背后的自己交换身份。

身份交换

在《荣格,双重人格心理学》一书中,对这种情况是这样描述的:

一般情况下,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固定的人格以及与之相对的记忆,而且不会随着时间和场合的改变而变化。但是,具有多重人格的人就不一样了,因为不同人格所对应的记忆也是相对独立的。随意常会伴随发生高度失忆的现象。

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有这样一患者,这个患者是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但他认为他是“她”,“她”认为自己有个哥哥,实际上没有,“她”哥哥在她出生2年前就夭折了。但“她”坚信她有一个很会体贴照顾“她”的哥哥,而且在“她”杀了和自己同居的男友后,“她”坚持说是哥哥帮“她”杀的。“她”坚持“她”男朋友亲眼见过“她”哥哥。?可见两种人格的记忆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

书中有个患者脑海中一直有个“不存在的哥哥”

对于双重人格,还有这样几个问题是要分清的;

1.双重人格和矛盾心理不一样

很多人都把自己说成是双重性格,因为他们很矛盾。有的人常常觉得自己既内向又外向,觉得自己今天喜欢奶油小生,明天就厌恶奶油小生。但他们的性格冲突绝对没有上升到精神分析学界定的程度。这可不是什么双重人格,这只是最普通不过的心理冲突罢了。

心理动力学家勒温将我们的心理冲突分为了几种主要的类型,这些冲突是由于我们不同层面的动机引起的:

双趋冲突:A和B都想得到只能二选其一,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双避冲突:A和B唯恐避之不及,二者相权只能取其轻;

趋避冲突:一种东西既有好处又有坏处,既想得到它的好处又想规避坏处;

多重趋避冲突:有很多选项,每个选项都有自己的好处和坏处构成的复杂的冲突。

这些心理冲突是我们面临决策时正常的心理反应,并不是双重人格。双重人格就好像身体住进去两个人,但是彼此不知道。在人格转换的时候,会出现意识的不清晰,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这明显与我们可以意识到的自身的内心冲突是不一样的。

心理冲突只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矛盾状态

1.双重人格和精神分裂不一样

双重人格表现为人格的解离,在临床上不是很多见。精神分裂症和人格分裂有一定的关系的,人格分裂的人易患精神分裂症的。但是精神分裂症的人不一定都有人格分裂。

精神分裂症是比较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行为怪异,人们称之为“疯子”“精神病”。

在爱问上,有个叫木碗的大神就双重人格和精神分裂给出过一个经典的比喻:

手机来打比喻的话,人格分裂是一部手机一会儿是苹果,一会儿是三星,甚至还可以变成华为、小米……可以切换成完全不同的手机类型,但它的功能完好,如果你没有看到它“变身”,不会觉得它有什么问题。

精神分裂则不是它会“变身”,而是它的功能出了问题,你用它拍的美食显示出来的却是美女,你拨打张三的号码却给你接通了李四的电话,即使你不是专业维修人员也能意识到它出了问题。

人格分裂的人易患精神分裂症的。但是精神分裂症的人不一定都有人格分裂

双重人格在临床中出现不多,但是在影视作品、特别悬疑片中多次出现,比如《搏击俱乐部》、《禁闭岛》、《东京少年》、《深海寻人》、《秘密窗》等等,当然还有比双重人格更加分裂的多重人格,代表电影是《致命ID》,《24个比利》(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在之后的文中,我会和大家讲述这个奇特的案例)。迄今为止,世界上见诸报道的,还不足50例,而中国只有一些双重或多重人格的正式报道。

《搏击俱乐部》是此类电影的佳作,各种解读文章很多

而对于白银连环杀手的报道中,可以看出他的心理素质极强。据报道,他和村民打牌,从来没有因为赢钱或者输钱而很激动。他永远只有一个表情---半咧着嘴“呵呵”。村民这样描述他:

“他一直输,但是表情从来没有一下会看上去很凝重,心气非常平和,不会像我们一样重重地把麻将摔在桌上。”

高承勇的朋友在多年接触的过程中,对他的性格已经习以为常,但细细回忆起来,他不少朋友表示“他什么事都冷静地令你惊讶,感觉怪怪的。”

而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看上去冷静非常的人,是一个残暴至极的连环杀手。

我不禁想到香港很红的一部电视剧《陀枪师姐2》,里面有个变态杀手鲍国平是很多人的童年阴影。他就是双重人格,每到夜晚就会发作,变成坏人的他,阴险毒辣,聪明绝顶,把一帮警察周旋得团团转,赔了几条人命,破坏了几个家庭的幸福,坏得让人恨之入骨。结果当他灵魂里的善回来的时候,为了战胜邪恶,他跳楼而亡。不知道高承勇是不是也像鲍国平这样,对“另一个自己”犯下的恶行感到罪恶!

《陀枪师姐》鲍国平

白银连环杀手案还有一个细节,就是高承勇作案对象都是穿红衣服的女子,而他的妻子从来没有穿过红衣服。也许,红衣就是打开这个罪犯另一个人格的一把钥匙。也许,他曾经在年少时候受到过红衣女子的巨大影响。当然这些都只是推测,具体的原因还等待公安机关相关部门去剖析。

目前治疗双重人格的主要方法(引用于《异常心理学》):

1、催眠治疗,通过催眠让两种人格相遇,并且通过对话,使他们达成共识。

2、减轻或缓解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压力,改善生存条件。从本质上说,多重人格是一种对于环境压力的防御。

3、由于多重人格的背后,是强烈的自卑和脆弱。因此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培养自身的自信感和自强感。从小事做起逐步获得成功的感觉。

4、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5、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引导其与友善的人建立友谊。

6、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禁止家庭暴力。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很容易造成儿童的性格障碍,严重的导致多重人格症。

造成双重人格的因素很多,而主要原因往往是与早期的经历有关。那么,通过以上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患者出现的双重人格现象。了解是克服恐惧的开始。相信随着心理学和医学的发展,我们会揭开更多双重人格的谜团,发现更多更有效的疗法。

反社会人格的连环杀手,研究凶手各方面有助于以后对这种案件的侦破,就算媒体再挖掘嫌犯背后的故事也不会影响法律对他的最终判决!

西风漂流david:简书原创作者。最美书店——钟书阁职员。90后,喜欢逆开脑洞,全国CDA网络辩论赛十强,单场最佳辩手。6年坚持一周读一本书。希望在最美书店与最美的您相遇。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dan.com/bfbz/1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