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亿融资缺口下中小微企业如何突围
6000亿融资缺口下中小微企业如何突围
近日,在深圳市民中心举行的第二届深圳市小微企业融资展吸引了深圳多家银行和信贷机构参展。 时值7月,深圳经济半年成绩单即将揭晓。在此之际,市人大常委会将于近期再度深入中小企业展开系列调研,问计问需。融资难、税费高、用工本钱大……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这些老问题已解决了多少?下一步有什么破题新思路?近日就此展开了采访。 6000亿融资缺口: 中小企业亟待"补血" 无论是"融资难"还是"用工本钱大",这些问题的共性均指向一个字--钱,市人大代表、宝安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钟华接受采访时表示,稳定的资金链是企业运转的基本条件。对此,政府近年来的扶持思路主要是优化融资环境,同时以专项扶持资金的方式直接向全市中小企业"输血"。 但是,从中央到地方这么多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优惠政策难落地,尤其是小微企业,很难从中捞到实惠。"钟华表示,这也是宝安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老板"们的共同感受。虽然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再三告诫强调扶持实体经济,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融资难仍旧是摆在企业面临的头号问题!"他强调说。 深圳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难到何种地步?来自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数据可见一斑:全市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总额约为1.45万亿,通过各种直接和间接方式获得融资总额约为8363.8亿元,融资缺口高达6136.2亿元,缺口比例为43。 直接融资不容易: 贸易融资寻突破 "融资难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此,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达通企业服务副总经理肖锋介绍说,融资主要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情势。其中,直接融资又分为上市和私募等其他情势的股权交易。由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风险投资发展得比较成熟,他们企业的主要融资情势是直接融资。而国内则对企业上市要求的条件高,中小微企业很难通过股市召募资金。同时,虽然国内的VC、PE近年来发展迅猛,但是大部分企业也很难通过这类股权交易的情势获得资助。肖锋认为,要解决直接融资的问题,不是政府朝夕之功就能做到的,这需要花很长时间来不断完善深圳的金融环境。 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一般都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范围才会遇到的问题。目前,深圳大部分中小微企业所遇到的融资障碍在于间接融资,即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贷款。"尤其是贸易融资,这对大部分中小微企业才是要命的,如果没有资金启动贸易订单,企业就不会有收入来源,也就失去了自我造血的功能,这对很多小企业来说,几近是灭顶之灾。" 2011年一达通正是仰仗着在贸易融资模式上的突破取得了该年度的中国企业创新奖。据肖锋介绍,银行所善于的是在资金活动进程中通过利息获得利润,也就是"赚快钱",而直接面向小微企业放贷则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且资金回笼的时间比较长。这也是为什么即便上有政策扶持,小微企业照旧融资难、融资贵。7月15日,在全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换电视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就对此指出,小微企业融资难,表面上看是缺钱,实质上是缺信息、缺信誉。 肖锋表示,一达通的突破在于,他们把有贸易融资需求的企业打包向银行贷款,银行向一达通放贷,再由一达通把贷款分发向各个签约的中小企业。银行不用花费时间本钱去对中小企业作资格审查,也不用承担风险。贸易产生后,签约企业的应收款直接打入一达通账号,这样一达通也就不愁签约企业不还钱了。 融资难还带来了衍生问题。由于工作需要,肖锋长时间保持对国际贸易的关注。他介绍,由于融资难、融资贵,企业的资金链面临非常大压力,所以深圳的外贸企业90在与外商的贸易中只能依托现金支付,这类"安全"的支付方式实际上"过滤"了大量订单。同时,这类单一支付方式使得一些国外企业能够借机紧缩利润空间。这类现象在深圳的小微企业中特别明显。贸易对成长中的小微企业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由于只有贸易放生,企业的资金链才能运转起来。 目前,信誉支付是国际流行趋势,而深圳制造业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信誉方面与国外企业都是具有竞争优势的,但是这类落后的支付方式,使得深圳企业拿不到高利润的订单。现在越南、印度的一些企业仰仗劳动力的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势头很迅猛,这给深圳外贸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 专项资金难普惠: 减税或是好办法 作为政府直接向企业"输血"的扶持方式,专项资金对很多缺钱的企业来说就是"雪中送炭"。但是,动辄几十亿元产业类扶持资金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目前尚未有科学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上月底召开的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对市政府提交的《专项资金工作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其不满意率高达20,这在人大对政府各个专项工作报告打分中属很低的了。 综合开发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周军民表示,由于申请专项资金程序多、手续繁,很多中小企业明明具有申请条件,但仍没法申请到专项资金,这也催生了很多靠白癜风怎样治最好帮助企业申请扶持资金的中介机构充当政策掮客,从中收取高额佣金。 来自市财政委的2012年度市本级专项资金工作报告中的数据也印证了周军民的观点:与全市中小企业6000多亿资金缺口相矛盾的是,2012年我市安排产业专项资金近百亿元,但实行率仅为60,也就是说有将近40亿元的扶持资金发不出去。 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冯德崇在专家场中小企业座谈会上指出,全市约有50万家中小企业,每一年能申请到扶持资金的最多2000家,由于他白癜风怎样治最好们能摸到申请专项资金的门路,所以每一年都是这些企业申请到钱。这就像政府财政撒了几把米,跑得快的企业就能享受政策福利。因此,这类扶持方式渐变成为一些企业的"特权"。 他对此建议,深圳应争取国家税制改革的支持,扶持思路由"发钱"改成"减税"。减税其实不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比如香港的税率很低,但是香港的财政收入还是非常高,缘由就是低税率能培养更多的税源,对政府的财政总量有益无弊。这样所有的中小企业不用申请,也能享受到政府的"普降甘霖"。 劳务工、高端人才都匮乏: 应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 "除融资难外,企业面临的第二大问题就是用工难,现在不仅是高端人才不好招,在同等待遇水平下,深圳对劳务工的吸引力比不上一些内地城市。"钟华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企业不用招,优秀劳务工自动就找上门来了。而现在,每一年春节刚过,就有很多企业在火车站、汽车站,举着牌子、拿着大喇叭吆喝,也招不到几个人。 事实上,用工难绝不仅是劳务工难招,也并不是个别企业、行业的个性问题。在6月19日召开的深圳中小企业座谈会上,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负责人道出了一个共同心声:人才留不住,企业最头疼。 一览络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海东在会上表示,现在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非常剧烈,企业间"挖墙脚"已到了"刺刀见红"的地步了。由于身处人才交换行业,张海东对近年来深圳的人才流向非常清楚。他说,最近几年不光是内地人才不愿意来深圳,大部分特区的人才也向内地流。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永才一样对此深有感触。"我们每一年给客户做几百个创新设计项目,平均下来最少有10几个产品被抄袭。"他认为,高端人才留不住主要原因是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如果深圳要吸引高端人才,仅仅给房住、给钱是不够的,政府还需要在业态环境建设上下工夫。钟华对"用工难"的解题思路一样是环境建设。他说,一方面企业需要本身加快转型升级,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下落对劳务工的依赖;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在城市福利建设方面做足作业,让高端人才和外来工都能在深圳立足。 融资难、税费高、用工本钱大、原材料价格上涨……中小企业面临着的这些发展困难系统而复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就像解一个多元方程,考验着政府的大智慧(行情,问诊)。与钟华、王永才一样,很多人都认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当从"环境建设"方面着手,也就是增强深圳在税收、社会福利、专利保护、居住环境等各个方面的软实力。 以专项扶持资金为例,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深圳建科院院长叶青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表示,现在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指标表明这些扶持资金的作用就是无可替换的。如果把专项资金直接投向医院、学校和食品安全领域,一样可以吸引人才或间接帮助深圳的产业发展,同时,这些钱发挥的社会功效或许是投向企业所没法比的。
- 上一篇文章: 11月份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7保持高增速
- 下一篇文章: 两次降准对金融机构企业和地方债影响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