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兰枣树人家11群体癔病

白小兰‖枣树人家(11)群体癔病

高杰村中学原校址(上世纪60年代初)

群体癔病怪现象

年春,天还乍冷,高杰村中学高中七一级两个班,有部分同学突然出现一种怪现象。本来很正常的同学突然就哭笑无常胡言乱语。刚开始是几个同学,后来就快有一半学生举止言谈失常。那时只要看见某个同学出现异常,我们就说“某某疯了”。得病的同学有男有女,女同学居多。他们平时都是能歌善舞、言谈举止不拘小节、爱说爱笑的同学,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文艺青年”。高杰村中学高中七一级两个班一百人左右,住校生的宿舍是西宅窑洞(10个本村生除外,我是本村生,吃住在家。)。西宅窑洞背阴,见光少,一般都是新生的宿舍,只有代班班主任住一孔窑洞。学校无奈,尽管知道是生病了,但没有办法治疗。学校有校医,但面对这种怪病似乎束手无策。病情期间同学互相关照,学校把病情严重的送回家。生病的本人并不承认自己有病,他/她们要么是不言不语,神经兮兮的;要么是手足舞蹈,哭笑无常,胡言乱语。记得有一位很漂亮的女同学,我们二班的,平时活泼可爱,她也被传染了,而且还比较严重,学校只好把她送回家。在家呆了两周,说完完全全好了,完完全全正常了,于是就来学校继续上学。可是据送她上学的人说,她们刚过了无定河进入高杰村地界,她的言行就开始不正常了。到了学校的第一天晚上,因为言行怪异,她必须与同宿舍的舍友隔离,避免相互感染。晚上看护她的女同学必须胆子大,这个任务自然而然落到了我头上。我自小胆子大不信邪,再说我是班干部,而且我年龄比一般同学大(班里多一半同学是应届生,我因文革原因,年初中毕业后回乡劳动了两年,所以比班里的正常应届生大两岁。)另外陪同的还有一位比我年龄更大的,沉稳老练,是我们的老大姐。晚上这位女同学东一句西一句不停地说着疯话,不肯入睡。到了半夜,她说她在窗棱上圪蹴着,要我们撕开一格窗纸让她走。我就依照她的话,撕开一格窗纸。自此她就安静了,一夜无事。(注:陕北的窑洞,窗子用麻纸裱糊,隔风不隔音。)现在想起这些事,有些好笑,也有几分留恋。同学们可以以这么近距离接触,多好。这位女同学自从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听她的亲戚说她现在定居美国。这些生病的同学,有时说出来的话很吓人。说他们是一群人,是在某某地方从土里刨出来的,过了无定河,来到这个学校,就住在西宅最边上的那孔柴窑里(学校为了学生冬天取暖,每年秋天放假几天让学生老师到山里砍柴,晾干后每个班的柴集中放到一孔窑洞里。到了冬天,每天由生活干事给各个学生宿舍发柴,学生宿舍舍友轮流值日,值日生领柴烧火热炕,以此取暖。)最后因病情蔓延厉害,群体性疾病影响到上课,于是学校把我们这一级同学的宿舍由西宅调到里院。过了一段时间,群体疾病不治自愈了。当时是很费解的一件大事,大部分人很迷信,认为是闹鬼。我妈经常说的一句话:迷信的事,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细想她的话是有道理的,大自然的神秘需要我们敬畏,需要我们去发现。听老师讲,这是癔病。我专门查阅了癔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疾病简介

癔症(分离转换性障碍)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病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分离,是指对过去经历与当今环境和自我身份的认知完全或部分不相符合。转换,是指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接着出现躯体症状,一旦躯体症状出现,情绪反应便褪色或消失,这时的躯体症状便叫做转换症状,转换症状的确诊必须排除器质性病变。发病原因生物学因素1、遗传:最早的癔症遗传学研究是Kraulis在年完成的。他调查研究了~年期间被Kraepelin诊断为癔症患者的所有亲属,发现患者父母中有9.4%曾患癔症住院;兄弟姐妹中有6.25%曾患癔症住院。癔症患者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中分别有1/2和1/3的人有这种或那种人格障碍。2、素质与人格类型:通常认为,具有癔症个性的人易患癔症。所谓癔症个性即表现为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国外还有不成熟、要挟、性挑逗等特征的描述。3、躯体因素:临床发现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损害有促发癔症的倾向。多发性硬化、颞叶局灶性病变、散发性脑炎、脑外伤等均可导致癔症样发作1、心理因素现代医学观点倾向于癔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癔症的影响作用较明显,主要表现在癔症的发病形式、临床症状等方面,有人认为也影响其发病率。发病机制癔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较有影响的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癔症是一种原始的应激现象。所谓原始反应即人类在危机状态下所表现出的各种本能反应。包括:①兴奋性反应如狂奔、乱叫、情感暴发等精神运动性兴奋状态;②抑制性反应如昏睡、木僵、瘫痪、聋、哑、盲等;③退化反应如幼稚行为、童样痴呆等。第二种观点认为癔症是一种有目的的反应。临床实践发现癔症常常发端于困境之中或危难之时,而且癔症的发作往往能导致脱离这种环境或免除某些义务临床表现癔症分离症状的主要表现1、分离性遗忘:表现为突然不能回忆起重要的个人经历。遗忘内容广泛,一般都是围绕创伤性事件。这一遗忘的表现不能用使用物质、神经系统病变或其他医学问题所致生理结果来解释。固定的核心内容在觉醒状态下始终不能回忆。2、分离性漫游:伴有个体身份的遗忘,表现为突然的、非计划内的旅行。分离性漫游的发生与创伤性或无法抗拒的生活事件有关。情感暴发:很多见。表现为情感分发泄,时哭时笑,吵闹,对自己的情况以夸张性来表现。发作时意识范围可狭窄。冲动毁物,伤人,自伤和自杀行为。3、情感暴发:很多见。表现为情感分发泄,时哭时笑,吵闹,对自己的情况以夸张性来表现。发作时意识范围可狭窄。冲动毁物,伤人,自伤和自杀行为。4、假性痴呆:给人傻呆幼稚的感觉。5、双重和多重人格:表现为忽然间身份改变。比较典型的就是民间说的“鬼怪附体”。6、精神病状态:发病时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与分裂症的区别主要在于幻觉和妄想的内容不太固定,多变化,并且很易受暗示。7、分离性木僵:精神创伤之后或为创伤体验所触发,出现较深的意识障碍,在相当长时间维持固定的姿势,仰卧或坐着,没有言语和随意动作,对光线,声音和疼痛刺激没有反应,此时患者肌张力,姿势和呼吸可无明显异常。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1.流行性癔症即癔症的集体发作,多发于共同生活且经历、观念基本相似的集体中。起初有一人发病,周围人目睹受到感应,通过暗示,短期内呈爆发性流行。2.赔偿性神经症在工伤、交通事故或医疗纠纷中,受害者有时会故意显示、保留或夸大症状,如处理不当,这些症状往往可持续很久。有人认为,这属于癔症的一种特殊形式。3.职业性神经症是一类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运动协调障碍,如舞蹈演员临演时下肢运动不能,教师走上讲台时失音等。癔症性精神病在精神刺激后突然起病,主要表现为意识朦胧、漫游症、幼稚与紊乱行为及反复出现的幻想性生活情节,可有片段的幻觉、妄想。自知力不充分,对疾病泰然漠视。此病一般急起急止,病程可持续数周,其间可有短暂间歇期。缓解后无后遗症状,但可再发。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dan.com/yzzd/1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