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紧急情况处理与家庭护理

精神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家属需要逐步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此外,家属要多了解精神病人的家庭生活该怎么安排,做好精神病的预防护理,以防精神病病情再次复发。那么精神病护理时家属要注意什么呢?

否认心态

精神病人早期多表现孤僻、懒散、暴躁、与亲人感情疏远、工作及学习能力下降等。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变化时,家庭中其他成员由于毫无心理准备和缺乏精神病常识,会否认这是一种精神病的先兆,而把病人的这些表现当成“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因此,不去找医生咨询,而是想方设法找原因,对病态给予“合理化”解释。处处顺着病人做“思想工作”,从而延误了早期诊断和治疗。

掩盖心态

当病人的言行已经明显异常了,家属才意识到他患了精神病。他们情绪焦急,心情恐慌,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而有失“体面”,并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因此,采取一些掩盖措施,不带病人去精神病专科看病,医院的内科或神经科,或私下找精神科医生,还要叮嘱医生替他们“保密”。有些甚至抱侥幸心理,希望不治自愈。

心急乱投医心态

病情加重以后,许多病人表现伤人、毁物、外逃、闹得家庭和单位不得安宁。病人的言行已无法管束,掩盖病情的种种做法宣告失败。此时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心急如焚、急切求治,希望速战速决,力求根治。有的家属送病人住进精神病院后,不顾医护人员劝说三天两头探视,总觉得病人的病情好得不够快、要求医生换药治疗。有的看到治疗效果不明显,便责怪医生技术不行,欲另求高明。有的过早地接病人出院,另图良方。有的盲目相信报刊上的一些虚假广告和社会上的传闻,不远千里求医讨药。有的不惜花钱给病人买“补品”。这种心急乱投医的心态严重干扰了病人早期的系统治疗,弊多利少。

上述不良心态根源在于缺乏精神卫生常识、对精神病的耻辱感和恐惧害怕心理。那么面对精神异常的家属成员,家属该如何正确处理与对待呢?

第一,应弄清精神异常的性质与程度。若发现确实存在某些奇异的征象时,家属应及时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咨询,弄清精神异常的性质和程度,并征求医生对处理的建议。

第二,抢时间尽早让病人就医,不要拖延或回避。切不可求神拜佛、请巫医神汉打卦,否则不仅会使病人遭受身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耽误了治疗,拖延了病情,增加了疾病治愈的难度。

第三,做好家庭护理,给予心理支持。家庭护理不仅包括对患者生活上的关照,督促其按医嘱服药,更重要的是给患者以心理上的鼓励与支持。家庭成员是精神病人最密切的接触者,是最重要的心理保护资源,家庭的态度与治疗是否及时、系统及治疗的成败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成员应在充分谅解精神病人各种病态言行的基础上,关心爱护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格,予以感情的支持和心灵上的慰藉,让病人感到家庭温暖,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这对于促进疾病的恢复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失眠、心理卫生专家

段成美,重医附一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年毕业于重庆医学院医学系,现任中国精神卫生协会会员,中国法医学会会员,重庆市司法精神病终审鉴定专家,重庆市验伤所顾问。从事精神病学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4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尤其擅长于生物精神病学,精神病的疑难重症,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症,老年期精神障碍,儿童精神疾病,失眠、焦虑、紧张恐惧症等的治疗。精神药物的合理使用、心理咨询等。

段诚凤,重庆市著名心理卫生专家,全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四川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委会委员,原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从事心理卫生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年,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各种心理障碍和疑难重症,如:心身疾病、抑郁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睡眠障碍、应急障碍、情绪障碍、适应不良等疾病。发表心理卫生论文20多篇,多次获奖,并参与《心理卫生大全》等专著的编著。

张雪松,副主任医师,科主任,重庆市医学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委员,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沙坪坝区精神科质控中心副主任。从事精神科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各种心理障碍和疑难重症、心理咨询,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抑郁症、躁狂症、躁郁症、焦虑症、癔症、强迫症、心身疾病、睡眠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应激障碍。

失眠、心理卫生咨询

24小时急救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dan.com/yzzd/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