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个理由,笑着活下去
找一个理由,笑着活下去
文/廖玮雯
读者留言,为什么那么久没写文章?
对于这个问题,我能去找很多理由。最大的理由是:感到不被人所理解。
是的,不被别人理解,甚至,不被自己理解。这个时候,唯一的出路就是去寻找理由。
理由是寻求理解的路径,去展开行动的原因。
理由,有浅显的,或深刻的,站不住脚抑或经得起辩驳的。
那么,为什么那么久没写文章?感到累,想休息;当然,这很表面。
或者,现在写字的人太多,但是,真正有价值的文字太少,自己不想做那个无价值文字的提供者。因为,越努力,越徒劳。浪费了别人的时间,以及自己的。然后,生命就这样过去了。
很可怕。
或者,倚仗有限的经验,解读纷繁的人生,我们的定义与理解真的对么?
很多时候,对于人生,我以为……,我觉得……,我们能够去给出许多的说辞,事实却是我们越妄图诠释,越离题万里。最后陷入困惑之中。
我想要怎样的生活呢?文字于我,又有怎样的意义呢?我所表现的乐观与积极,是真的么?我升起的信心,我坠入的失落,究竟那一个更能去阐述真实的自己呢?……
所有这些问题,我能给到自己满意的答案么?
不能,至少,目前不能。
我面对很多人的困惑,我自己同样存在着困惑。
面对那么多的倾述,面对那么多的故事,面对来访者的表情,面对来访者的情绪,面对他们的不为人知,面对他们的不知所措……
有时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有时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并无助益。于是,会满足,会沮丧。
弗洛伊德会在认为自己准确理解病人癔症的原因,从潜意识中寻找到想要的解释的时候,得意地点燃傲娇的雪茄。
后来,得意弟子众叛亲离,不过,他们沿着他的道路,去探寻更宽广,更多元的解释,而且,这些探寻还在继续。永无止境。
我常常问自己,我真的理解他们么?我真的能够准确地理解他们么?我真的能够跨越成长的境遇,思维的局限,准确地理解他们么?
如果不能,至少,不完全能,那么,我们去表达的,我们所理解的,二者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那一句咨询师的口头禅:“我理解你。”是真的么?若是真的,那么,我能理解多少?我能理解到哪?
你的感受,真的能一如我的感受么?对于感受,谁又能准确地描述?谁又能真正地了解?
于是,对于那些越是些言之凿凿的观点,我越心生怀疑。
你读过很多文章,听过很多道理,有人告诉你,女人要独立,要坚强,有人告诉你,女人要娇柔,要示弱;女人要大胆花钱,女人要勤俭持家……那么,到底哪个才是对的?
你究竟是想要知道你所不知道的,最终得以幡然醒悟,醍醐灌顶?还是只是想要印证你所知道的,最终感觉不出所料,果不其然?
对于你的问题,你是如何解释的?又是如何回答的?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又需要去回到原地——找一个理由,笑着活下去。
活着活着终会发现,人与人之间,不过是孤岛,只能遥望,无从相融,言语早已苍白无力,所谓的理解,不过是相视一笑,拈花不语。
既然妄语太多,开口即错;那么,去停下来,不说,不写,是种态度。不过,对于人生,作为提问者,作为回答者,去说,去写,是种解脱。
写,是一种回答,不写,是另一种回答。态度也好,解脱也罢,等到最后,焦虑会把理由与行动送到眼前,你一眼就知道,这就是你要的。
逃不掉的,这是宿命?但是,宿命也是一个理由。而你,要的就是一个理由。
梗你顶解仲要写啊?俾个理由先啦!
——钱少话多。呢个理由掂唔掂水?
—end—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本文作者:廖玮雯心理咨询师原创作品|尽情分享朋友圈|转载请联系授权
曾出版随笔集《无须讨好世界,且让自己欢喜》
新书《认得清自己,付得起代价》火热上市
- 上一篇文章: 针灸之十三鬼穴治癔症
- 下一篇文章: 咸宁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的形成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