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吃的药不一定是有用的药

前几天有个读者跟我说,有的店员为了业绩总是推销一些“无关痛痒”的药,这点我也是颇有感慨。

比如患者购买痤疮药,按照常理拿个维A酸、甲硝唑或者阿达帕林,再来点降火的中成药,合情合理,但有人能推荐成功黄芪颗粒、维生素B族,甚至人表皮生长因子。

治疗痤疮用黄芪颗粒、维生素B族?听起来有点离谱,但能推销成功必然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像保健品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这种本就属于保健的,每个人都能说出不同的搭配,保肝护肝可以来点、口腔溃疡可以来点,皮肤病也可以来点。

至于黄芪颗粒,说明书上的功效是补气固表,用于气短心悸、自汗。这跟痤疮有半毛钱关系吗?

我试言下,黄芪有脱毒生肌的功效,可以用于疮疡久久不能愈合的症状,这样说来似乎和痤疮有一点沾边了,但也是勉为其难。

之前有个朋友因为小孩感冒咳嗽去药店拿了几次中药,然后店员给她推荐五维赖氨酸颗粒,首次推荐没要,再推荐时就有点不太好意思,问我这个药有没有必要买?

五维赖氨酸颗粒不知道具体啥功效,听药名大概是补充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后来查了查,这个药可以作为病后恢复期的营养补充。

那是吃还是不吃?吃吧应该也会有所帮助,但也不一定就会归功于这个药,不吃吧身体也能恢复健康,也不会认为没吃可惜了。

大概,这就是“无关痛痒”的药。

之前遇到某某三七粉的销售员对咳嗽患者说,咳嗽是因为肺部的毛细血管堵了,而三七粉能活血,可以疏通肺部的毛细血管,血管疏通了就不咳嗽了。

听听,这话听起来似乎都没毛病,差点连我都信了。但是细想,三七粉治咳嗽,这是正常的治疗思路吗?

或许对销售员来说,还是在药效与业绩间挣扎。

还有益生菌也是顾客青睐的产品,声称调节肠道菌群,腹泻可以来点、便秘可以来点、胃病可以来点、皮肤病也可以来点,但这个东西真的有用吗?

即使有用也要用一段时间吧,据说人体新陈代谢周期是28天?如果真的想卖益生菌,至少也得吃个小疗程吧,吃三五天是想尝个鲜?

想卖什么产品,先要有一套自己的说辞,就像前面的三七粉疏通血管就不咳嗽了。

前几天还遇到一个买陈皮的顾客,问我陈皮有什么功效,我说陈皮可以燥湿化痰,理气和胃,说起来功效可多了。

之后顾客就买了一包,但我有点疑惑啊,问顾客是用来调理什么的?

顾客说偶尔有点胃胀恶心,吃了寒凉的就容易拉肚子,还自己说了个词,叫肠道敏感。

我说西医才有肠易激综合征,而中医则没有奇奇怪怪的病名,甚至中医也不在乎那些病名,而更看重的是症状和病因。

其实,这个顾客完全可以参考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补脾益肠丸等来调理,但最后顾客没有买成药,那就退而求其次,加个茯苓吧,茯苓可以健脾渗湿止泻。

明明有更好的药,但却在这用个“不紧不慢”的药,为什么要加茯苓呢?大概也是业绩所迫。

有的顾客会问某某药能吃吗?如果没有绝对的禁忌,当然是能吃,但有没有用是另外一回事;有顾客问感冒还要配点什么吗?配点维生素C吧,来点含片也行。

其实,顾客进药店后,哪个店员接待和最后购买什么药有直接关系,毕竟每个店员都会在药效与业绩之前做权衡。

罢了,问题已经越来越敏感,言尽于此,自行体会吧。

不同类型的咳嗽中成药都在这里几种治疗痤疮的中成药左左,执业药师,健康管理师,从事医药行业N年汇集药品知识,专注合理用药交流学习,分享心得中医讲究辩证论治,切勿自行盲目试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dan.com/yzzl/14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