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生了二胎,大宝开始婴儿化哭闹,这其实
最近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新闻,武汉的一个女孩视力突然降低,走着走着就摔倒在地。
检查后发现,女儿的视力居然只有0.5,而正常六岁孩子的视力是在0.8-.0之间。
更奇怪的是,女儿的眼睛在生理上完全正常,医生怀疑极有可能是心理因素导致孩子视力猛降。
经沟通后才得知,去年女孩多了一个弟弟,妈妈的注意力更多放在了弟弟身上,女孩心理不平衡,从而患上了癔症性眼盲。
前段时间还发生了一件特别痛心的事,涟水县某外国语学校一对0岁双胞胎兄弟在宿舍吵架后,弟弟自缢身亡!
这样的情况大多都是在二孩或者多孩的家庭里,他们时而相互爱护,时而大打出手,上一秒还好得似蜜糖,下一秒就翻脸不认人。
特别是大孩子,当父母的焦点移到小孩身上。
大孩子开始出现一系列奇怪的现象:.某种程度的情绪紊乱,出现焦虑、痛苦,变得十分敏感。
2.出现身体状况,头痛,呕吐,闷闷不乐、精神萎靡,出现睡眠障碍。
3.竞争和嫉妒,无理由哭泣以引起父母注意,欺负和排斥弟弟妹妹,增加与父母的对立冲突行为。
4.出现退化现象,常模仿婴儿的举动,依赖心特别强,缠着父母抱,要喂饭,甚至用奶瓶喝水,尿床等。
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心理障碍,被称为“同胞竞争障碍”是国际疾病分类(ICD)诊断标准提出的,它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中。
简单来讲,就是随着家中弟弟妹妹的出生,大孩出现某种程度的情绪紊乱,具体表现为对弟弟或妹妹的嫉妒和不满,行为上甚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
同胞竞争障碍出现的原因.受到了冷落,缺少安全感。
他们的口头禅一般是:
「为什么她可以去看电影,我就不能?」
「你爱姐姐,不爱我!」
「你为什么要生两个!你只生了我一个就好了!」
我们理想的二胎生活是大宝和二宝能“相亲相爱”,现实却是大宝对二宝“相恨相杀”。
为什么二宝的出现,会让大宝发生如此多的变化?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有一个著名的家庭排位理论:每个老大都会经历一段集全家宠爱与一身的时光,直到老二出生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安全感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
2.框架效应
心理学家说,得到比失去更让人感到安全,也就是框架效应。
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说法,而不同说法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
比如有个吝啬鬼掉到河里,岸上的人对他喊“快把手给我,我把你拉上来!”但这吝啬鬼就是不肯伸出自己的手,
而当岸上的人对他喊“我把手给你,你快抓住我!”,这吝啬鬼一下就抓住了这个好心人的手。
而在逻辑上通常是指失去和得到之间的不同表达。
在心理上,得到会给人们安全感,而付出、失去会给人危险感。当父母爱一方更多时,另一方孩子就会感受到失去。
3.近因效应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以他们的心智总以为看到的就是事实,只要父母的行为产生了差异,他们就以为父母不爱自己了。
大宝担心爸爸妈妈把所有的爱和关心都给了那个小不点,哪怕他们小时候,也曾得到过唯一的爱。
人们记忆事物都会有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越是近期的信息在记忆中越清晰深刻。
所以大宝以前被疼爱的经历早已被忘记,现在他看到的只是父母更爱二宝。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所有的人都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唯有得到了归属感和价值感,内心才会感到安全,生活才会幸福。
要治疗“同胞竞争障碍”,一定要给孩子安全感和价值感。
简单来说,就是要让他感到自己被爸爸妈妈爱着,他属于家庭的一份子,他在这个家庭中是有用的人,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他能通过贡献自己的价值,而获得大家的认可。
没有绝对的公平很多父母不明白,自己明明平等对待两个孩子,大宝为什么会认为自己不爱他了?
美国亲子沟通专家曾在《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这本书中,举过这样一个令人捧腹却值得思考的例子:
假如法律允许,你的丈夫对你说:“亲爱的,我爱你爱得一塌糊涂,我决定了要再找一个和你一样好的妻子,然后我们三个人一起愉快地生活。”
这时的你会不会有怨恨?会不会觉得自己不被爱了?更何况父母真的能平等对待两个孩子吗?
父母其实做不到真正的公正,一定会偏心。
近期,一项科学研究发现了动物幼崽和人类婴儿因为从吃饭、睡觉到大小便都需要照顾,它们便用极端可爱的“婴儿特质”来吸引父母的呵护和
- 上一篇文章: 四哥杂谈愤怒,用来结束还是开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