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障碍是怎样炼成的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就是:难以和任何人建立真正的关系,他们的内心世界中只有自己,而且有些偏执地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好的。未婚者义无反顾的坚信自己无论从外貌、能力还是思想上都是最好的,已婚者坚信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聪明、最智慧、最漂亮的。而且在他们的生活范围内,和他们有关系的东西,无论是他们的生活、工作用品,还是他们的配偶等都必须遵从他的安排,否则就会被他们马上否定或者抛弃。
他们最大的痛苦,不是和别人建立不了关系—因为在他们内心没有别人的位置,而是当现实不能满足他们的自恋和控制欲的时候,他们难以面对“自我否定”,这是对他们来说最大的痛苦和打击,有一种感觉就是:一旦自己被否定,就意味着自我世界的崩溃,随之而来的恐惧和焦虑让他们手足无措、甚至绝望。
在整理了这几个来访者早期的经历之后,我发现一个类似的地方:在0-3岁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呵护。有的是一直被保姆带大;有的是被父母中的一方带大,但是记忆中负责带他的这一方父母又给他很多负面的记忆;有的是直接被送往祖母或者外祖母身边,但是这些人又没有很好的承担起“代理父母”的责任。也就是每个人的0-3岁都是在痛苦、缺爱、渴望温暖中度过的。
用精神动力学的理论来分析:个体的早期经历尤其是0-6岁时期的经历,在个体后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0-3岁时期,恰恰是获得安全感和依恋感的重要阶段,尤其是从重要他人--养育者那里获得安全感和依恋感,让个体能够顺利的和他人建立关系。这时候和同性养育者建立的关系模式直接影响到成年后和同性的交往,而和异性建立的关系模式会直接沿用到成年后和异性交往中的感受。
这个时期,和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就直接影响到个体对不同性别、不同类型的人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在重要关系中感受自己“是否可爱”“是否被接纳”“是否安全”,如果这些都是肯定的,那么个体的关系发展将有很大的可能是健康的,如果这些都是否定的,那么个体的关系发展有很大可能将是不健康的。
试想一下,如果在0-3岁之间,生活中的重要他人都是不确定的,不能让个体感受到被那种无条件的爱所包围,感受不到安全和被接纳,个体本身处于一种本能的恐惧和焦虑之中。那么这种焦虑怎样去处理呢?--显然,他们会把那种本应该流向外界的爱和欣赏留给自己,并且在这种对自我的白斑病白癜风能根治
- 上一篇文章: 抑郁和躁狂型人格十一
- 下一篇文章: 千千心理学院心理百科自恋型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