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班经典回顾心身医学模式在医学实践

心身医学模式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讲座信息

时间:-6-:30—20:00

地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主题:《心身医学模式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项目:中德心身医学培训项目演讲人:肖泽萍

主持人:陈珏

校对:陈珏、肖泽萍

摘要:孙霞、古练

主持人(陈珏):大家晚上好!非常欢迎大家前来参加我们中德心身医学培训项目的第二场晚间演讲。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交大医学院的肖泽萍教授。肖教授长期担任我们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的学科带头人,此前她曾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科主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我们心身病房早期就是在她的带领下发展为一个以精神动力学为基础的心身病房。现在她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的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市卫计委副主任。今晚她演讲的内容是——《心身医学模式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有请!大家欢迎!

肖教授:各位同仁晚上好!很高兴和同道有机会就心身医学模式做些交流!心身医学模式不仅仅局限在精神科,它跟所有医学都有关系,我觉得它是一个model(模式),接下来我们就其概念、核心观点和应用做一些讨论。

首先是关于“心身”,什么叫心身呢?"身"对应的英文是body,那么"心"对应的英文是什么呢?有人说是“heart”,其实“mind”要更好一些,因为“心”不仅仅是心脏,还有大脑,包括精神。因此心身障碍,精神科诊断中将其称作“心理生理障碍”,或者“心理生理疾病”。

回顾西医三四百年的发展史,人体解剖是实证的开始。此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显微镜的应用。显微镜出现之后,看到了细胞等各种人体组织结构,发现了细菌是传染病的病因。后来又有了抗生素,直至今天,各种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得到了根本控制。很长一段时间,医学有一种思维定式,觉得任何疾病一定存在细菌之于传染病的生物性病因,生物医学模式长期占主导地位。

解剖让我们了解了肌肉,神经,却也让人们更加好奇于思想的承载体。人为什么有记忆?思想是怎么产生的?情绪因何而变?人们恨不得把大脑打开,希望能像找到细菌一样,找到我们思维等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每次随着科技发展一次,精神科学界就要兴奋一次。然而从X光到CT,再到功能性磁共振,到现在也还没完全弄清楚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病因机制,因为思维,情感,记忆等核心心理功能形成机制的物质基础尚未得到完全解答。

承载我们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非常精微的。我们现在了解了大脑皮层的冲动是怎样往下传导的,但是mind和brain是在怎样微细的结构上对接工作?“心”和“身”是如何互动的?还有很多未知细节。

弗洛依德从催眠治疗中获得启发,提出了自由联想技术。通过治疗中癔症性患者能够重新站立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话语改变患者身体的心身互动的过程。

医学发展至今,很多问题,比如说传染性的疾病,其病因都非常清楚了。然而对于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精神和躯体,是怎么样相互发生关系的,它的病因机制,又究竟是什么?仍有许多未解之处。

在我们国家有一段时间,大家都认为精神问题仅仅与精神病有关,其实不然。所有的疾病,它的病因无外乎是生物性的、心理性的和社会性的,这三方面的原因对每个疾病发展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比如传染性疾病,基本上是以生物性为主的,但得了这个病以后,每个人转归如何,就跟个人的抵抗力有关系,而一个人的免疫力如何则与其应激反应方式有关,后者与个人的人格特点行为方式不无关系。有的疾病,比如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它产生于一个大的创伤之后,社会心理环境的巨大变化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并继发生理功能改变。所以说广义的心身医学,涉及所有疾病的发生转归。而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性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组疾病。我们提到经典的心身疾病,多是指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神经性厌食、溃疡性结肠炎、肥胖症,甚至癌症等。在治疗这些病时,需要去







































白癜风治疗的有效方法
关于白癜风治疗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dan.com/yzzl/5788.html